第139章积极备战(2/3)

作品:《穿越1879

不多的时候,李经述还去旅顺港视察中国的潜艇部队。

那天,微风夹杂着海水的咸味,扑面而来。阳光从港口东边的黄金山上一泻而下,岸上的重炮台堡垒静静守护这一片碧海蓝天。旅顺从李经述任北洋水师提督开始,就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存在,没有北洋舰队的通行证,任何外国人不许进入这里。此时,海军总长刘步蟾身着一身深蓝的海军上将戎装,仔细检查这里的安保情况。李经述总统马上就要到这里视察,中国先进的现代潜艇编队马上就要在这里下水。

李经述之所以选定了旅顺港作为中国的潜艇基地,因为这里四周群山环抱,港口东是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有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天然的北方不冻良港,港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港内水深,适合潜艇部队的发展,而且这里距离远东和日本岛不远,随时可以出击。

李经述到旅顺口后,登上停泊在这里“定远”号,在贵宾室会见了中国潜艇的总设计师、“现代潜艇之父”霍兰。霍兰告诉李经述,他从一开始就注意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现在终于建成了第三代潜艇,拥有水面航行的推进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推进装置——电动机,现在中国的潜艇能够用于水面作战。

李经述在刘步蟾的陪同下,兴致勃勃考察了最新的中国潜艇。1897年2月17日,时年56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这种“霍兰六号”的潜艇。该艇长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是一艘采用双推进的最新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10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共可乘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3枚鱼雷,前后2门火炮,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这潜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

霍兰说:“这是我一生中设计和建造出的最好的潜艇!”

李经述很清楚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当初他接见了霍兰,并安排他到旅顺港口研发新的潜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并在旅顺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潜艇学院,让霍兰当院长,培养中国的潜艇人才。

其实,中国在潜艇设计方面,还是有基础的,早在1880年,中国的清政府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制造了近代史上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并试航成功,开创了中国制造潜艇的先河。这艘天津机器局制成的潜艇,“式如橄榄”,“驶行水底”,“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从外观、构造,到件能、功能,无不反映出近代潜艇的特征和性质,这艘潜艇下水试行时“灵捷异常,颇为合用”。

更让霍兰感动的是,李经述十分体谅霍兰此前的失败,亲口对霍兰说:“我们中国要的世界一流的潜艇。你尽管试验,一切失败的责任都由我来承担。”

李经述接见霍兰前,按照中国的礼节给他过了大寿,霍兰十分感动。在接见时,霍兰对中国政府的重用表示感谢,他对李经述介绍了最新设计的“潜龙”号潜艇的情况:“尊敬的总统先生,我们的‘潜龙’潜艇,装有6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采用双推进,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12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8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与‘霍兰六号’相比,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潜艇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更加安全。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枚鱼雷,前后2门火炮。”

李经述点点头,问到:“这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相比,性能如何?”

霍兰自豪地说,“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唯一能和‘潜龙’号相比的,是法国的‘纳维尔’号潜艇,它也是采用双壳设计,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不过总的来说,我们的潜艇是世界上最好的。”

“那就放手去组建潜艇部队吧。”李经述在刘步蟾、霍兰的陪同下,一同观看了“潜龙”系列的四艘潜艇的演习,效果很好,他下达了指令。

不久,刘步蟾从海军和旅顺潜艇学院中挑选出五百名官兵,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龙兴集团的国际贸易公司购买了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首批生产四十艘潜艇,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潜艇部队在旅顺口成立。

有了潜艇部队,李经述让刘步蟾做好战争准备,而在英国订购的两艘一万吨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到位了,李经述觉得对日本开战的时机差不多成熟了,马上给尼古拉二世写了一封信。

亚历山大三世突然病逝,尼古拉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1879 最新章节第139章积极备战,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181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