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中国海权(2/3)

作品:《穿越1879

会议员的八百罗汉中,有一半是儒家的士坤,有三分之一已经是商人,商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儒商。

主张“农业立国”代表是北京大学的大儒辜鸿铭教授,他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一生推崇中国文明,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辜鸿铭喜欢他老婆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小脚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他提出: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好比茶杯,一把茶壶可以配几个茶杯,所以男人纳妾天经地义;每个茶杯却只能配一把茶壶,所以女人应该从一而终他甚至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所以,辜鸿铭极力主张保持中华文明,还提出“自古以来,农业乃中国立国之本。”

而主张“工商立国”的,乃是农工总长张謇,以及席家为首的“洞庭山帮”,支持者众多此时的洞庭山帮,已经在发展成为江浙财团,席家整合了江浙商帮并且一步步带到全国之顶端,其中以浙江湖州南浔镇的富商最为有名,这个镇在太湖南岸,是接轨上海的东大门,水陆交通便捷,因为南浔盛产丝绸,号称湖丝,质量领先,所以出口也很有竞争力,当地出了很多富豪,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称。“象”指拥有财产百万两白银以上的富豪,五十万至百万两白银家产者称为“牛”,三十万至五十万两白银家产者称为“狗”。李经述上台后,盛宣怀的内阁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这一时期,南浔“四象八牛”经营领域大为拓展,除土丝业外,他们向缫丝等近代工业金融业以及盐业航运业房地产等领域广泛投资。如顾家的顾敬斋在继续经营顾丰盛丝行同时,1896年盘进了上海乾康丝厂,在20世纪初成为上海最大的丝厂,1902年顾敬斋又参与创办了上海最早的面粉厂之一华兴面粉公司。

辜鸿铭和张謇等人在国会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农业立国”和“工商立国”之争又很重要,全国的报纸都加入了讨论,最后容闳不得不请李经述出面,李经述亲自进到了国会议事厅,咳嗽一声,堂中顿时静寂下来,七百多名到会的议员都等着李经述的发言。

李经述深思熟虑之后,说:“太史公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这些士绅议员,都喜欢做君子,羞于言利,说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放在太平盛世,也就罢了,不言利不争利也无妨,顶多国家穷一点。可眼下什么世道?泰西列强横行,贫弱之国沦为富强之国的殖民地,弱肉强食。在这等世道中,咱们能不言利?咱们能不争利吗?而这工商之利大于农耕之利是有目共睹的。早在三十年前,家父李鸿章就已意识到,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转型,乃国人救亡的必然路径,他曾说过,国人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容闳议长在美利坚多年,他应该知道,18世纪90年代,美国第一届政府财政总长汉密尔顿与国务卿杰斐逊就工商立国与农业立国就争论过,结果诸位看看今日奉行工商立国之美利坚,哪个国家还敢欺负?恐怕将来,连英吉利都会不如美利坚。”

辜鸿铭并不是省油的灯,他说:“提倡工商立国,怕就怕官府和奸商沆瀣一气,欺压百姓,历朝历代,莫不如此。而官商勾结必然会祸国殃民眼下的中国,凡是能把事业做大的商人,谁和官府没有勾结?谁没有花钱买过官?”

李经述大笑,说:“辜议员你应该知道,大英帝国的议会里面,除了贵族议员就是商人或是代表商人利益的政客,几乎没有谁替劳动人民说话的劳动人民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他们不纳税或是纳税太少,因而在议会里面没有代表中国的国会,好歹还有你们这些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大儒为老百姓说说话。我倒认为,官商勾结不是问题,问题是得有个规则,怎么勾结,怎么斗法,就在这个国会里,在台面上,正大光明地代表各方利益争斗”

辜鸿铭说,那我今天就代表劳苦大众,来和这些奸商们说说理”说完,辜鸿铭把一份材料让人递交给李经述。

李经述一看,是一份调查报告,里面是一些生丝厂的工人罢工的案例。经过七八年的高速发展,农民大量涌入城市,随着农业占用劳动力的减少,农民们大量涌入城市。所以资本家们的底牌非常硬,因为他们不愁招不到工人,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结果有些工人在别人的煽动下,进行暴力罢工,打砸工厂,有的还以工厂主是“吸血鬼”为由,抢夺他们的财产,而被当地巡警依法拘留。

辜鸿铭说:“生丝厂的工人们的要求绝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1879 最新章节第172章中国海权,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181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