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课余(1/2)

作品:《三国之残汉再起

“刘辩(杨修)见过先生!”看到一个一身褐黄色儒服打扮的中年走进来,刘辩两个人立即停止了窃窃私语,向中年人恭恭敬敬问礼。

中年人,就是侍御史、皇子傅刘陶。

“见过殿下。”刘陶向刘辩行礼。

随后,他转身到了自己的位置,坐定之后,看了看下面的两个人,一脸肃然道:“蒙陛下恩典,自今日起,陶忝为人师,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囊相授。但是,你们必须认真学习,不可马虎,不可懈怠。。”

刘辩和杨修二人也是一脸严肃,朗声道:“谨遵先生教诲!”

刘陶看了看面前两个一脸肃然的小人,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道:“随我祭拜先师圣人。”

这时,随着刘陶的起身,一脸庄重地站在大殿中央孔子的画像面前,刘辩三人这才注意到这幅孔圣人的画像。

而后,两人在刘陶的带领下,恭恭敬敬的向圣人孔子上香祭拜。一番繁琐的礼仪礼节之后,两个人分别向刘陶按照古礼上了束脩之后,一番拜师礼节方才彻底完成。

“今日,我们开始第一课。”坐下之后,刘陶翻开一卷书简,道。“史侯你们都已经完成启蒙,《仓颉篇》之类的,今后就不会再讲了。今日开始我们将经,从《诗》开始。”

“孔子言,‘不读诗,无以言’,又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此,一个士子,不能不通《诗》。”

“所以,我们自《诗》学起,若《论语》待《诗》学完之后,再学不迟。”

“却说这《诗》。”

说了一大通话,刘陶自是有些劳累,休息一会,方才再次开口。

“《诗》,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代五百余年三百零五篇诗歌,分《风》、《雅》、《颂》编辑之,又有六首笙时——《南骇》、《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实则共三百一十一篇。”

“孔门子弟当中,惟有子夏对于诗的领悟最为独到透彻,遂有子夏传出《诗》。”

“你们,可听明白?”刘陶看了看二人,问到。

刘辩点点头。他回头看了看,发现杨修也点点头。

“不愧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还真都是一点就透。”刘辩叹口气。

诗经这些基本东西,他刘辩知道,还是占了历史和文学功底比较踏实的便宜;而杨修,刘辩虽不肯定他们听过没有,但是这等聪慧,确实是实在在的。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篇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个上午,刘陶上了一个半时辰的课,而后这一上午的课程就算是结束了。

上完课之后,杨修就向刘辩告辞,出了皇宫,各自返回家中。

“殿下,皇后娘娘要奴婢传话,要殿下下课之后,到长秋殿一躺。”这才刚刚下课,大长秋赵让就拦住了刘辩去路,要他去长秋宫。

刘辩点点头,而后就前往长秋宫。

“来,来,史侯,快快到母后这里。”到了长秋殿中,向何皇后行礼之后,刘辩就被何皇后一把拉到了怀中嘘寒问暖。“怎么样,皇子傅教授的课怎么样?听得懂吗?习惯吗。。”

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让刘辩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

挣脱了何皇后的双手之后,刘辩这才有暇舒口气,回答何皇后的问题:“母后,侍御史讲的课,儿臣听完之后,一点就透。不过。。”

“不过什么。。”

顿了顿刘辩挠头道:“今日老师才是第一次讲课,所讲的内容都是简单易懂的。至于以后能不能一点就通,一讲就通,儿臣心中也没底。”

刘辩倒不是谦虚,而是真真切切的实话。《诗经》在现代,《关雎》、《蒹葭》、《静女其姝》还有《硕鼠》等名篇,但凡是上过学的,几乎人人都会背。所以今日上午刘陶将《关雎》,他自然是占了不小的便宜。

至于到了以后,刘陶将的深入了,刘辩一时间还真的就不一定能了解得透彻。

“史侯能明白就好,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吧。”何皇后可不管以后自家儿子能不能听得懂,现在能听的懂,那就是极好的。

以后。。若是史侯没有听懂,那就是这个老师不合格,没有教授好史侯课程,绝对不是史侯脑子不好使——大汉帝国的下一任帝王,脑子会不好是吗?

何皇后护犊子的想着。

在何皇后对自己儿子嘘寒问暖,问东问西的时候,上了一上午的课的刘陶已经被天子刘宏招进了温德殿。

“臣刘陶,见过陛下!”进了大殿,刘陶就立即向刘宏行礼。

刘宏此时可不在这上面,他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大儿子第一天上午上课的情况如何,隧道:“好了,好了。子奇,以后这种场合,只要没有其他人,就不要行君臣大礼了。”

“喏!”

“子奇,今天上课,刘辩表现如何?”刘宏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残汉再起 最新章节第十章 课余,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9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