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刘焉谋益州(下)(1/3)

作品:《三国之残汉再起

整个却非殿中,一片寂静。

“其心可诛!”

如今担任议郎的曹操给了刘焉一个评价。

刘辩若是知道曹操给刘焉的评价,定然会大加赞赏。

刘陶、荀攸和傅燮等人,差不多也都明白了刘焉如此提议的目的,给出的评价,和曹操也差不多。

袁绍抬头看了刘焉一眼,随即又低下了头。至于他在想什么,没人知道。

刘辩则是面无表情地盯着刘焉,似乎想要将这个人看透。刘焉心里想什么,他太清楚了。

历史上,也是在中平五年,不过不是在二月,而是三月。刘焉见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就故意向朝廷谏言,说是:“刺史、太守,货赂以官,割剥百姓,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放下。”

私底下,他却四处活动,为自己谋求交织牧,以躲避战乱。

还未成行时,侍中广汉人董扶私底下拜会他,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焉遂改变了心意,谋求益州牧。

而三月时,并州刺史张懿被杀,益州刺史郗俭在益州搞得民怨沸腾,再加上凉州刺史耿鄙之死,他的谋划竟然得以成功。

他还未到任,益州刺史郗俭就被益州黄巾马相所杀。益州从事贾龙率兵平叛后,迎接他入益州。

到益州后,刘焉先是将州治前往绵竹,抚纳叛离。明面上,他对于百姓宽厚以待,而暗中则图谋不轨。

张鲁的母亲以五斗米教发迹,又颇有姿色,时常初入刘焉家中。刘焉以张鲁为督义司马,驻汉中,隔绝蜀道,杀害汉使。

而后,刘焉借故诛杀益州豪强十数人,严法树威。遭到键为郡太守任岐和贾龙的反对,他当即出兵平定。

这之后,刘焉自立之心更胜,暗中违制制造乘舆车一千余辆。当时已经是献帝在位,被荆州牧刘表参了一本,说是刘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子夏,即是孔子的门徒卜商,子子夏,是孔门十哲、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与言偃并以文学著称。汉代以来,学者大多都认为,儒学中的经学大多都是从子夏一门传下来的。

当年夫子去世以后,子夏迁往西河教学,李悝和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以他为师。

子夏的思想,并不如颜回、曾参等人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不是关注“克己复礼”,而是关注与时俱进的当时之政,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意味。

晚年他因丧子而哭瞎双眼。

曾参前往吊唁,责备他“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殖民疑女(通“汝”)于夫子”,认为他在孔子去世后返回西河,使得西河的人拿他与孔子相比,这是第一条罪。

刘表指责刘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就是说他有自立之心。

而刘焉的种种举动,在刘辩看来,也确实如同刘表所言。听闻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就谋求任职益州。

可惜,这天子气最后也没有应验在他们家,而是应验在了刘备身上。

想到这些,刘辩看向刘焉的神情自然就不那么友善了,不过他也学会了收敛情绪,平静问到:“太常请立州牧,不如请太常解释一下。”

“殿下!微臣之所以请设州牧,是因为刺史权轻。如今,许多刺史、太守,都是贿赂买官,到任之后只知道剥削百姓,导致众叛亲离,朝廷疲于应付,国库空虚。不如设州牧,挑选清廉的官员任职,借此可以镇守安定天下。如此以来,不需出动精锐,不需消耗国库,就可以四海宴请。”

对于刘焉的解释,刘辩不置可否,只是点头道:“寡人知道了。”又扭头看向其他人。“兹事体大,诸位爱卿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下次朝会上再议。今日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讨论的?都说出来吧。”

不过,后面都是一些琐碎事情,有旧例可循,倒也没什么争议。

“可还有事情?”最后一件事情廷议完之后,刘辩又问了一句。

见无人应答,刘辩直接站了起来。

“退朝!”高望向前一步,喊了一声。

“恭送太子殿下!”百官跪拜,恭送刘辩出了却非殿。

返回承光殿的路上,刘辩在回想着朝会上的事情,总结自己的得与失。

“殿下!殿下!”还未离开却非殿多远,身后就有人呼喊。

“殿下,太傅和荀舍人、傅舍人来了。”高望转身回望,随即禀报到。

“停下来。”刘辩叫停太子依仗,走了下来。

“太傅,公达、南容,你们这是..”待三人近前,刘辩询问到。

“先生,臣等有要事启奏。”刘陶开口道。

刘陶话一出口,刘辩就明白了过来:“先生,你们要说何事,孤心中明白。只是,此地不是议事之地,先回承光殿再说。”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点点头:“喏!”

回到承光殿,顾不得休息,刘辩当即挥退了所有人:“先生,可以讲了。”

“殿下,刘君郎之心,当诛!”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残汉再起 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刘焉谋益州(下),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92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