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年号、谥号、庙号(2/2)

作品:《三国之残汉再起

高宗、孝成皇帝之统宗在世祖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之后,予以删除。因为他们没有底大功大德,所以不应当由庙号。

“第三个谥号为厉..”

“不行!”大鸿胪卿还未说完,刘辩当场就发怒了。“大鸿胪寺历时数日,给大行皇帝考定的谥号就是这些?是想让日后的天下人嘲笑朕大不孝不敬先人吗?”

什么是厉?

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

这也是一个恶谥,和炀属于同一级别,简直是世上最恶毒的谥号之一。历朝历代最有名的谥号为厉的就是周厉王。历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就是因为百姓人受不了周厉王的统治发生了暴动,将他赶下了王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成语也是因为他而来。现代的语文课本上,还有“召公劝周厉王”的故事。

如此“美谥”,刘辩又怎么会同意?

“陛下!大鸿胪所举谥号,不过是让百官商议,由陛下定夺。陛下何必发怒?如果不行,换个就是了。”刘陶站出去劝到。

刘辩冷着脸,不吭声。

刘陶转身对大鸿胪道:“你接着说第四个谥号。”

“第四个谥号是灵,乱而不损曰灵。”大鸿胪卿道。

太尉刘虞当场说到:“这个谥号可行!与大行皇帝一生十分吻合。”

“不过,此谥可行。”片刻后,司空刘弘也点头赞成。“既能概括大行皇帝一生,有不过于险恶。陛下,臣请定大行皇帝谥号为灵,称孝灵皇帝。”

“陛下,大行皇帝谥号曰灵,最为恰当不过。”不其侯伏完这个时候也开口说到。

这之后,百官大多都点头赞成。

刘辩沉默片刻,脸色稍霁,问刘陶:“太傅以为如何?”

“卑臣以为,最恰当不过。”刘陶也点头赞成了。

刘辩叹了一口气:“那就是灵吧,先帝为孝灵皇帝。那可上庙号?”

“陛下!大鸿胪寺认为,大行皇帝未有大功大德,不当上庙号。”大鸿胪卿一脸庄重,语气十分严肃。

“真的不能上庙号?”刘辩有些不甘心。

“陛下!大行皇帝在时,先有党锢之祸,后有黄巾之乱。在内,叛乱不断而不能定;在外,夷狄叩关而不能败。不仅无功,反而无过。所以,不当上庙号。”大鸿胪卿反驳到。

刘辩悻悻然道:“不上庙号,那就不上庙号吧。”

“陛下英明!”

英明个屁。

刘辩在心里骂了一句,随即他想起了一件事,当即道:“大鸿胪卿,朕有一事不明,想请大鸿胪卿解惑。”

“卑臣不敢,陛下请讲。”

“既然爱卿说大行皇帝没有大功大德,不能上庙号。那朕问你,孝和皇帝之庙号穆宗、孝安皇帝之庙号恭宗、孝顺皇帝之庙号敬宗和孝桓皇帝之庙号威宗是否合适啊?”最后一个字,刘辩声音拉得老长,心里更是舒爽无比。总算是除了一口恶气。

孝和皇帝之所以哦上庙号,是因为他从外戚手中夺回了权力,在位时窦宪北击匈奴,亲政之后,努力出了一个永元之隆。但是,窦宪北击匈奴勒石燕然却不是孝和皇帝支持,而是窦太后死保自己兄长而极力出兵的。

孝安皇帝地恭宗庙号,是因为在位时北击匈奴、安定西域、降服车师、高句丽降汉。但是,这些几大多都是邓太后秉政时所取得的,而并非出自孝安皇帝。而在他亲政之后,更多的是放任宦官与外戚争斗,使国家陷入了眼中的内耗。

孝顺皇帝得庙号敬宗,那是因为..他还真没什么成就,只不过是依靠宦官和梁氏从阎氏手中夺权,之后就是饮酒作乐,放任外戚宦官勾结。后来的孝质皇帝被杀,也是因为孝顺皇帝造的孽。

至于孝桓皇帝得庙号威宗..后世都说汉亡始于桓灵二帝,有个屁功劳。让后代人铭记的,除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什么都没有。反而给大汉留下了耻辱——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

刘辩将反驳的理由一说,殿内百官个个哑口无言,最后他咳嗽了一声说到:“礼法制度,既然国有定制,就要严格遵守。太尉、司徒、司空与大鸿胪寺、太常寺等有关各方,要严格考证。孝和、孝安、孝顺与孝桓皇帝之庙号,若是真有大功大德,那就保留;若是未有,早日消除。大汉之宗庙,非有大功大德之君主,不能入宗庙享受后人祭祀。呃..就这样吧。散朝。”
本章已完成! 三国之残汉再起 最新章节第二章 年号、谥号、庙号,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92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