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伴读(下)(1/2)

作品:《三国之残汉再起

刘辩确实想找一个伴读,不过可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独自读书太孤单了。

他想找一两个年龄相当的少年,最好身后的政治地位还不低的,既可以当作心腹培养,更可以拉拢住一批政治人物。

这样的心思,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前段时间还懵懵懂懂的迷糊皇子身上,他也只好假辞一人太过孤单。

“高望,你说谁适合做孤的伴读?”刘辩看着高望,淡淡道。

看到刘辩盯着自己的灼灼目光,高望不敢直视,低下头回答到:“殿下,奴婢也不知道,不过..二国舅家中..”

不等他说完,刘辩就一把打断,语气淡淡:“不选!二舅父家中的表弟太小了..”

“那..奴婢就不知道该选谁了。”高望挠挠头。

二国舅,就是何皇后的同母兄,何苗。

何苗之长子何宁如今六岁,比刘辩小两岁。按理而言,选为刘辩伴读倒也合适。不过,何氏一家因为何皇后的缘故已经显贵。再选何宁为伴读,就有些树大招风了。

帝国之政治,有时防备外戚甚于宦官。

何也?宦官再凶猛,也只是帝王之家奴,一道诏书就可解除权势。外戚则不然,一旦做大,后果不堪设想。外戚之教训,汉室太过于深刻了。吕后也许太过遥远,但是王莽之篡位、梁冀之鸠杀质帝可是历历在目啊..

所以,刘辩不会选何氏家族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伴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董太后的家人。

太宗文皇帝时薄太后嫁侄孙女于时为太子的景皇帝为太子妃,最终造就了一出悲剧。景皇帝也许无情,但是从政治上而言,却是最佳选择。吕太后的教训,当时殷鉴不远。

刘辩在脑海里努力搜索着自己记忆当中的三国人物,想要找到两三个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人物。

然而,思来想去,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

诸葛亮?一八一年生人,如今方才两岁..

周瑜?似乎比诸葛亮还小吧?也不对。对了,他的父亲好像叫周异来着,官拜洛阳令,也不知道周瑜出生没有。还是让高望打听打听吧。

孙策..貌似和周瑜同年。就算这家伙年龄合适,刘辩也不相信他能读的进去书,当个猛将吧还是。

鲁肃?貌似可以,好像是一七二年出生。可问题是现在人还在东城老家,而且声名好像还没出来。怎么选?

曹丕?还没出生呢。

..

刘辩无奈,叹了口气。

找个人才,怎么就这么难呢?

高望有心解围,可惜也想不出有哪家公卿之子和刘辩年纪相仿,眼看着自家主子闷闷不乐,他只好道:“殿下,不如到外面去吧。在殿中呆久了,会闷的。”

刘辩想了想,与其呆在殿中闷闷不乐,不如到外面散散心,也许事情会有转机呢,也就答应了下来:“走吧,去后花园。”

去往花园途中,却遇到一个将军领着一队士兵迎面而来。

见到刘辩,将军匆忙向他行礼:“末将见过史侯。”

刘辩回礼之后,道:“将军辛苦了。孤去后花园,将军自去巡视便是。”

那将军闻言,遂告退自去。

待那将军走远之后,刘辩扭头问高望道:“高望,刚才那位将军是谁?”

“回殿下,刚才那位将军是太尉杨赐之子,卫尉杨彪。”高望道。

“杨彪——”刘辩眉毛一挑,声音不又高了起来。“可是弘农华阴人?”

高望点头回答到:“是弘农华阴人。”

刘辩激动了起来。

弘农杨氏,此时与袁绍袁术所在的汝南袁氏一样,自杨彪曾祖杨震起,也是累世公卿,“四世三公”。

杨彪曾祖父震,官至太尉;其祖父秉,官至太尉;父亲赐,如今官拜太尉;杨彪自己,以后也会官拜太尉。而其十一世祖喜,因为追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侯;七世祖敞,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中宗孝宣皇帝时为丞相,爵位安平侯。

而在几百年后,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亦号称自己出自弘农杨氏。

和汝南袁氏相比,弘农杨氏同样是声威赫赫甚至有所超出。更为难得的是,弘农杨氏没有野心家,对汉室可谓是忠心耿耿。

而且,刘辩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做自己的伴读更是合适不过了。

那就是杨彪之子,杨修。

就是那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典故中的杨修。

在现代读三国时,刘辩为杨修被杀可惜不已,就好好关注了一把,更是翻看《后汉书》和《三国志》。

翻看史书,刘辩发现,杨修这个人可不单单是三国演义当中那个被曹操认为是小聪明的人这般简单,相反极具智慧。

杨修秉承家学,学识渊博,聪慧过人,为曹操丞相府主薄时,“军国多事,修总之内外,事皆称意”,可见不凡。

而且,对于杨修的生卒年,刘辩记得是清清楚楚。生于一七五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残汉再起 最新章节第七章 伴读(下),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