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对答(1/2)

作品:《三国之残汉再起

刘陶的话,一下子让刘辩懵了。

我糊涂,这话怎么讲?

未等刘辩询问,刘陶就问到:“殿下以为,是陛下聪明还是殿下聪明?”

“这..父皇自然是聪慧过人。”刘辩楞了一下道,你总不能让他说自己天子老爹不聪明吧,让人听了去,肯定会被告黑状。

“殿下已是太子,为何这般冒失?”刘陶上前一步,用只有刘辩只能听到的声音问了一句。

刘辩终于憋不住了:“太傅,我哪里冒失了?”

“殿下考虑问题,太过周详了啊。”刘陶嗟叹到。“殿下将事情考虑周详自是没错的,将此事禀报陛下也没错。可是将此事如此周密禀报,将陛下置于何地?”

刘辩一愣。

他似乎抓住了什么,但是一时间还没有想明白。

刘陶继续道:“殿下如今,中规中矩乃是最好的。若是有何妙计,禀报于陛下时,还是不要说那么圆满的好。”

刘辩惊了一身冷汗,沉默片刻,冲刘陶躬身行礼:“多谢太傅教诲!”

“殿下以后注意就是了。”刘陶道。“卑臣也不是要殿下什么都不做,殿下要做什么只管去做,只要不逾越。卑臣只是提醒殿下,和陛下对话时注意一下就是了。”

“学生明白!”刘辩点点头。

他是真的明白了刘陶的意思,这是要他学会藏拙啊。

其实,太子这个位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太子,换个名字就是储君。储君嘛,顾名思义,储备君主,未来的君主。未来的君主干什么呢?等着现在的君主死了好接位子。

所以,换个思路,太子好像也是在催着现任君主赶紧去死。

也难怪历史上基本上有为的君主会对储君有些想法,要么不设不设储君,要么干脆一个劲儿折腾储君,甚至干脆废了老的再换上一个。

是君非君,乃半君,毕竟上面还有一个真正的君主,可不是真正的君主;是臣非臣,乃半臣,除了在君王和后宫面前称臣,别的地方都是君主。如此不君不臣,若是没有一些行事艺术,难免走上悲剧之路。

秦汉之前倒还好些,天下人对于礼法极为看重,嫡长制遵循的比较严格,立了储君之后基本不会再动;但是自秦汉以后储君被废再立一人的例子可不止一个。

秦始皇千古一帝,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功绩遗泽万世,大汉民族至今受益,但是扶苏太优秀,让他感觉若是立了储君会威胁自己的权力,干脆拍到了北疆,最终的结果后世人都清楚。被赵高钻了空子,立了一个草菅人命的胡亥。结果陈胜在大泽乡前喊了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高祖攻入咸阳,项羽一把火烧了宫殿,偌大的王朝烟消云散。

孝景皇帝时,先立栗太子刘荣,后废掉,立了世宗孝武皇帝。而刘荣呢?被废两年后在长安中尉府大牢中自杀。

世宗孝武皇帝对于自己的太子也折腾了一番,先是立了戾太子,但是对于戾太子很不满意,最后戾太子在惶恐中被逼迫造反,失败后干脆自杀。而后这才立了孝昭皇帝。

中宗孝宣皇帝对于太子孝元皇帝也不满意。中宗皇帝重法家,孝元皇帝认为“持刑太深,宜用儒生”,中宗皇帝因此叹息“乱我汉家者,太子也”,最后因为怀念许皇后这才作罢。不过,先朝也却是因此而灭亡。若非王莽这个儒生读书读傻了,胡乱折腾,还不一定有今朝。

即便是复了汉家社稷的世祖光武皇帝,也换了一次储君。

除了这些,拥有后世记忆的刘辩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可是没少折腾自己的太子;还有那个自诩为千古一帝被清代人成为圣祖的康熙康麻子,硬生生将自己的太子给折腾废了。

如此血淋淋的教训,经刘陶这么一提醒,一下子都涌进了刘辩的脑海中。而且,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这个太子的位置似乎还有些运气的成分。他已经打听清楚了,自己之所以能入主承光殿,和天子与太后赌气不无关系。所以,一旦他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出了什么话,引来了天子的恶感,那下场有可能就是一个悲剧。

所以,刘陶的提醒,太及时了!

对于一个下属而言,在领导面前展现才华时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的太圆满了,漏出一两个小破绽给领导,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让领导满意。

做事的能力重要,处世的情商更重要!该装孙子的时候,就要装孙子!

————————————

“荀卿,我们又见面了。”看着眼前的荀攸,刘辩含笑道。

刘辩自却非殿回来的当日,荀攸就接到了调令,次日也就是今日吃现在了刘辩的面前。

“卑臣多谢太子殿下厚爱!”荀攸行礼道。

“孤观荀卿的神情,怕是有些疑惑吧?”刘辩一直在观察着荀攸的神情。

“卑臣确有疑惑。”

“有疑惑是好事。荀卿不妨说说,有合适让荀卿疑惑?”刘辩接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残汉再起 最新章节第十章 对答,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9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