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天宝文萃(2/4)

作品:《满唐华彩

的礼物。“

“多谢。”王昌龄笑了笑,“我行李都收拾好了,明日便可走。“

“是,龙标县虽贫瘠荒芜....毕竟还是去当官。”杜有邻递过文书,说不下去,

问道:“薛郎呢?”

“他公务在身,由他去忙吧。“

*...

王昌龄才被调回长安没几日,却又被贬到龙标县了。

他出了长安,挥挥手,向东去了。

薛白没有去送行,只是督促着工匠杂役们把刚印出来的《天宝文萃》发散出去。

他则依旧带了儿份报纸,进营觐见。

李隆基接过报纸时,神色有些随意,然而,目光落在那第一首诗上,他眼神已迅速认真起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诗太过奇特,且恰好很符合李隆基的经历与喜好,甚至让他低声念了出来,之后赞不绝口。

“朕倒未想到,市井间竟还有这般有诗才者,倒也巧妙。“

继续看,下面竟还有个诗评,述了此诗的不妥之处,还为这诗补了几句。

李隆基喜欢这诗,见有人批评,先是摇头但又因对方实在是言之有理又微微点头,道:“评诗者是个高人啊。“

“是。”薛白应道。

之后接连有几首好诗,如“游鱼牵细藻,鸣琴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李隆基也很喜欢,对这《天宝文萃》好感倍增。

直到下一首诗映入他的的眼帘。

诗题赫然是《嘲李林甫》。

这诗写得不好,用韵也不太对,形制更是如打油诗,偏是读起来十分好记。

其中有些骂李林甫的句子十分直接,如“朝野共贺遗贤少,月堂曾致几家残”,”哥奴何止作郎官,宰相其实识字难。”

再看诗评,把这诗的水准批驳得一塌糊涂,称“不可称之为诗”。【记住本站域名 0.】

但那评诗者最后话锋一转,评了一句“唯胆气雄也!“

李隆基抬手一指薛白,想要骂几句,但其实他也没那么生气,毕竟这诗嘲骂的是李林甫,又不是天子。

再往下看,大部分都是精挑细选的好诗,但偶尔也能见到些针砭时弊的诗,嘲杨話、陈希烈的都有。

甚至还有一首嘲薛白的,诗云“且试一曲《郁轮袍》,金榜题时忘姓名”,把王维也一道嘲讽了。

就这样时而看诗,时而看市井间的嬉笑怒骂,李隆基不知不觉已将一份文萃报看到了最后。

最后,则是评诗者留了一句总评,

“野无遗贤乎?!“

李隆基笑着摇头不已,把手里的报纸拍在御案上,意犹未尽,既觉得不能放任如此薛白以及刊报院的行事,又觉无伤大雅,反而有些意趣。

总比一天到晚把他比作汉武帝、汉成帝要好。

这些诗评,可是你写的?“

“回陛下,不是。”薛白应道:“这些诗作都是王昌龄筛选的,诗评也都是他写的,圣人看版头的署笔便知。“

李隆基目光看去,果然看到“秘书少监陈公督刊”“纂修使王昌龄主编”“校书郎薛白副编”。

“竖子,你要心眼,算计好了要帮王昌龄。“

"回陛下,我是认为王大兄有才华,适合操刀此事,才请国舅为他谋官。”薛白道:“此为知人善任吧?”

李隆基微微叹息,道:“朕若非欣赏他的才华,早让他埋骨岭南了,召王昌龄勤见。”

八九品官的贬迁自是不必票报给圣人的,因此,殿上只有薛白知道王昌龄已经被迁往龙标县了。

他却不说。

任由宦官们一声声把圣人的旨意传下去“传旨,召王昌龄觐见!“



纸覆在刊版上,毛刷轻轻刷过,接着便换下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满唐华彩 最新章节第202章 天宝文萃,网址:https://www.dushuwo.net/404/40464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