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云(1/2)

作品:《平凡的明穿日子

镇西大将军永康侯徐忠离开主城伊犁,率领三千骑兵兼程往喀什城而来,一路上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担心随时遇到叛匪偷袭。

走了十几天即将抵达喀什城,一个叛匪也没有遇到,并且这一路上也没有听到关于叛匪的任何情况,游牧民全部消失不见了。

从望远镜看到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日月旗,徐忠松了口气,守将陈冲带着一队人马出城迎接。

进了城,徐忠见全城防备森严,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点头表示满意。在城楼上询问本地的官员,人人皆说一直不见叛匪的踪影,这使得徐忠有点纳闷。

陈冲明明奏报有一股叛匪劫掠了一座小城,致使二百名本地籍贯的官军全军覆没,连委派的朝廷命官巴图大人也阵亡了,随后又传出数个绿洲遭到了毁灭性的劫掠。

既然叛匪如此猖狂,兵力也如此强大,那一定会前来攻打喀什城,怎么没有一点动静?这里面必有问题。

永康侯徐忠认为事态严重,暗道陈冲莫非也和某些将领一样,有什么事情隐瞒自己?或者向自己谎报了军情?

原来虽说陈冲归徐忠管辖,但是人家属于军中少壮派,后起之秀,出身于中军都督府参谋本部,乃是徐灏嫡系中的嫡系,一向和? 徐忠这样的传统老武人尿不到一壶去,且他有直达圣听的权利,因为娶了某藩王的郡主,皇室宗亲的身份。

徐忠有些感慨,他是当年追随燕王靖难的老人,攻克密云、雄县、真定、永平、大宁;大战郑村坝,奇袭广昌、蓟州,血战白河沟,夜袭济南,克沧州。大战东昌以及夹河县,一直到大战灵璧,远征淮南,渡过长江打到了金陵城下,可谓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猛将之一。

正是因为打了这么多血战,徐忠越打越胆小,功成名就后,被朝廷派到边关镇守,对上来去如风的蒙古人不免变得保守。宁可无功也不愿冒进。

当年他极力反对进军西域,认为会重蹈汉唐覆辙,纵然一时成功,将来也不免失败。结果被突然冒出来的徐家义子徐烬,率领三千火枪手,一口气杀到了伊犁,光复整个西域边陲。

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冲等年青军官与保守的老人起了隔阂。当然徐忠不担心自己会失势,不管是徐灏还是张辅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而且徐灏摆明了更相信老兄弟,这从把声名鹊起的徐烬调回辽东可见一斑,将整个西域全权托付给了徐忠。

经验丰富的徐忠也不负众望,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只是年纪大了未免精力不济,近一年军中传出朝廷有意调他回京荣养的风声,而接替他的最佳人选即是副将陈冲。

徐忠也知道自己已经老了,想法也跟不上年轻人了。如今不管是武器更新,军容风纪,行军战法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就连兵士本身也不一样了。

用将士们的话说,从前即使百战精锐也无非一群拿着刀剑的农夫而已,打了一辈子仗,回家还是个农夫,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为了主公拼死效力,做官萌子,仅此而已。而现在他们是职业军人,从骨子里被锻炼出了军魂,保家卫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更担负着汉家天下的民族大义。

徐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这些家伙打起仗来猛如虎,狂热的要命,每个人似乎都懂得大是大非,军纪严明到了发指的程度。如果当年先帝的兵个个如此,绝对不会十几万人动辄崩溃,起码也会有几千几万人站出来拼死抵抗,从而带动更多的兄弟们转身反击。

“唉,徐都督怎么会让粗鄙的兵士学文呢?”眺望远方的徐忠一身叹息,勇猛善战是不假,可是将士们学了文化,也变得心眼多多,统帅一群个个一肚子坏水的手下,实在太令人头疼了。

说到底,徐灏并没有训练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更像是满清民**阀混战时期的兵,所谓民族大义云云仅仅是朗朗上口的口号而已,有没有用,有用,但作用委实有限得紧。

这时候,蒙古籍的探马回来禀报,说大格尔带领一百多名叛军要来喀什投降。

这事非同小可,大格尔投降不就意味着平息了叛乱?陈冲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徐忠,而徐忠也不敢独自做出决定,马上召集本地所有文武官员,商议大格尔投降一事。

将军府,副将陈冲首先说道:“大帅,在下以为大格尔投降有诈,不可相信,对此应置之不理。”

徐忠问道:“何以见得?”

陈冲说道:“他一路得胜,然后遁入大漠杳无消息,突然间跳出来提出投降,不合常理。况且据细作描述,此人一向奸诈,诡计多端,明来投降,可能是想暗中偷袭。”

“陈大人说得有理。”参赞大臣色尔格附和道,此人是哈密王的心腹重臣,考中过秀才。

徐忠皱起眉来,“难道要一口回绝或对他不理吗?我堂堂官军成了什么?”

喀什巡抚刘善说道:“也许是此人感觉与我大明作对不会有好下场,他一个外来的所谓黄金家族后裔,同出一源的鞑靼业已奄奄一息,逐渐强盛的瓦剌王族不屑于他,又得罪了西域各部,不得已只好投降,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若对之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平凡的明穿日子 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风云,网址:https://www.dushuwo.net/0/475/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