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互为请教(1/2)

作品:《天眼宝鉴

“那这样的话,也就不说什么窍门儿不窍门儿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做,咱们可以互相说说经验话儿,我想小兄弟既然是古玩这行的,总不至于对和田玉一点懂得都没有吧来,咱们坐下慢慢说,别嫌我这处所又小又乱,委曲才干坐下个人。”

诚如老板所说,他这店里的确是十分拥挤,很多处所都摆满了各种玉石器料,能落脚的处所不过巴掌大小而已,也就更别说坐下了,好在他提前有了筹备,从角落里拿出两个折叠凳,递给林熙一个后就自己率先坐了下来。

看到老板这么爽气,林熙自然不会再交情,也随着老板一起撑开折叠凳坐了下来,然后笑着说道:“懂得倒是有一点的,但都是书面上看来的逝世东西,比不上老板您的可贵经验,不过老板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先抛砖引玉,在您眼前班门弄斧了,有哪里不对的话还请老板可以指教一下。”

老板取出香烟找给林熙一根,却被林熙婉拒,推辞自己不会吸烟,而老板也没有青秋,然而又给自己点上一根持续吞云吐雾:“小兄弟你只管说就是了,我听着呢。”

组织了片刻语言后,林熙开端缓缓说道:“据我所知,和田玉是我国四大明玉之一,与陕西的蓝田玉、辽宁的岫玉以及河南的独山玉并称,且以和田‘籽料’驰名于世,广泛是指和田产出的软玉(真玉),而它的传承历史也可谓是长久,早在”

就在这个时候,老板忽然将林熙打断,笑着指正道:“小兄弟,你先别急着传承历史,你刚才说的那些固然都没错,却还是有些初进的。”

林熙怀疑道:“出进?是哪里说的不对么?还请老板可以指正。”

没有丝毫的客套和睦派,老板吐出眼圈后悠然说道:“你说和田玉是指和地步区产出的软玉是没错的,但却只是狭义的和田玉,就像你说的那样,和田玉的确是由于和田命名不假,但它本身却不是地区性的概念。”

“广义的和田玉并非指和地步区产出的软玉,而是同一类统称,就拿我国目前的标准来说,只要透闪石成分盘踞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石头,都可以被叫做和田玉,所以小兄弟你可不要混杂了,你既然要懂得真正的和田玉,就不能只是一知半解,不然在懂行人眼前漏了破绽,可就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脸色赫赫的挠了挠头,林熙给老板说了谢谢,却也将老板的话记在了心里,然后又持续说道:“和田玉的传承历史除了长久之外,也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早在秦代秦始皇同一中国的时候,由于和田玉产生于昆仑山而被称之为‘昆山之玉’,后来又由于它的产地是在西域三十六国的‘于阗国’境内,所以也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清代朝廷设立了和田直隶州,才终极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打从秦代算起,和田玉因其美名而留下了很多的名品,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现在收躲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被视为西汉国宝级文物的‘皇后之玺’,也是迄今为止唯逐一件汉代的皇后玉玺。”

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林熙的历史底蕴自然不必多说,就连老板都夸奖感叹:“小兄弟的这份功底就连我也挑不出弊病,以前没少下工夫吧,作为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和田玉的确最富生命已久,比如《千字文》中所谓‘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昆冈玉,实在就指得是和田玉。”

说到这里,老板忽然将话头一转,又持续说道:“实在啊,从商代早期到汉代早期的玉料,并不是来自咱们和田这儿,而是来自于被古代称为‘昆仑山’的祁连山,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昆仑山和古代的昆仑山并不是一个处所,古代人是以祁连山为昆仑山的。”

“所以新疆和田玉进进中原地区的正确年代,应当是在西汉中期以后,就连和田玉籽料的创造者,都是汉武帝时代出使西域的张骞,至于和田玉山料的开发时间就更要晚了,是直到明代才开真个。”

林熙深认为然的点了点头,固然他在书中看到的知识不假,但相对来说,老板所说的传承历史更具可靠性,毕竟在汉武帝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原地区都不知道有西域这个处所,也就更别说和田玉了,而按照古代人对昆仑山的崇拜,那时候的玉料产自于祁连山的可能性的确很大。

不过说到这里,林熙心中又有了新的怀疑:“老板,你一直说籽料和山料,难道这两者有什么差别么?”

老板笑着说道:“小兄弟你倒真是个外行人,连这籽料和山料都不知道,那我就好好给你说道说道,说起这两者的差别,咱们要先从山料说起,所谓的山料,是指没有被风化面表皮或风化层很薄的玉石荒料,基础都是从矿山露头或掌子面上开采的原生矿石,又称山玉、碴子玉、古代的时候则叫做“宝盖玉”,专指产于昆仑雪山顶的原生玉矿,重要生产青玉和白玉。”

“至于籽料,又被称籽玉或璞玉,是指从昆仑山原生矿风化剥落的山料、山流水料,经冰雪山洪亿万年的冲洗磨蚀而形成的一种卵状次生和田玉籽料,外有一层籽皮,而籽料中最着名的莫过于‘光白籽’,它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河水漂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眼宝鉴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九章 互为请教,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04/10419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