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回 宁波争贡事件(1/2)

作品:《沧狼行

“再说了,那些卫所兵是军户,他们有着朝廷拨给他们的田,但这些人也世代被他们的主座,那些同样是世袭的军官,所把持和压迫,一百多年下来,那些军官就变身成了地主,而这些军户则成了佃户长工,由于军户屯田交的粮食比当普通百姓时上交的赋税要少了很多,若是朝廷下令让他们退耕还田做百姓,只怕会激起叛乱。”钱广来慢条斯理地分析着。

李沧行恨恨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们也不想想措施?就眼睁睁地看着沿海的百姓遭殃吗?”

公孙豪冷笑一声:“想措施?他们只会想措施给自己捞利益,现在夏言大人快要倒了,严嵩这样的奸党把持朝政,大肆地卖官售爵,即使有些象胡宗宪这样想做事的,可转变不了尽大多数只是刮地三尺,为自己谋私利的贪官贪吏。”

“李兄弟,你当陆炳为什么这么起劲地要消灭江湖武人,平衡正邪权势?那是由于天下群情汹汹,一触即发,二十多年前宁王谋反,一个藩王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两个月工夫就差点打下南京城,大明的山河早已经危机四伏了,连参加我们丐帮的人也都是年年增长,这还不是给那些狗官们给逼的!”

李沧行咬咬牙,说道:“先不说这朝堂之上有多黑暗,至少依帮主和胖子所说,那个胡宗宪还算是个好官,谭纶和沈鍊我也见过,应当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人,只限在这浙江,难道重赏之下,也招不来勇夫。先往平定倭寇吗?那陆炳不是以荣华富贵相诱,也引了很多江湖人士往当了锦衣卫吗?”

钱广来摇了摇头:“沧行,陆炳那里是锦衣卫,参加锦衣卫可是当武官,不是当大头兵,最差的锦衣卫也有个流外武职的,再有些江湖人士参加六扇门,当了公门捕快,往往也都是小吏,不是那些服徭役当衙役的平民。”

“招几百个军官轻易。但要招几千上万的部队,那确定多数人都是大头兵,难道十年习武,只是往为了当个兵吗?更不用说还要失往我等江湖武人最可贵的自由。这种事,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无人愿意的。所以胡总督现在确实也是在招兵练兵,但不可能招我江湖武人。只能从那些孔武有力的平民中招募。”

“沧行。现在胡部堂的意思,也只能先靠着一些临时征召的精锐之士,比如象沈鍊手下的锦衣卫,或者是谭纶上次征召的江湖武人,或者是南少林的僧兵,用这些人来对付小规模的倭寇登陆。用手上还可一战的卫所兵往对付规模大一些的,比如几千人规模的倭寇劫掠,一边跟汪直谈判开关贸易的事,一边练习新兵。有了条件后再作计较。”

李沧行听得灰心丧气,无奈地摇头叹道:“我堂堂大国,居然被这些来自海上的强盗弄得无能为力,沧行实在是心有不甘。”

钱广来的眼中现过一丝无奈:“刚才只是说了军事上剿灭倭寇的难处,实在倭寇之乱,更讨厌的还不是军事上打不过这些东洋人,而是沿海的大批百姓和这些倭人勾结,引他们攻州犯县,这些都是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李沧行听得心头火起:“这些狗东西,勾结倭寇,进犯父母之邦,就应当抓到一个杀一个,把他们的祖坟都给平喽!”

钱广来和公孙豪对视一眼,苦笑道:“沧行,不必如此激烈,这些人之所以甘为倭寇,也是有他们不得已苦衷的,你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现在的这个嘉靖天子,并非上任天子正德帝的亲生儿子,由于正德天子中道驾崩,没有子嗣,重臣们才从藩王宗室中找到了他接任大统,他当了天子后,以前任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老臣们一直给了他宏大的压力,甚至不容许 他叫自己的亲生父亲叫爹,而只能叫伯父,得管前任的正德天子叫爹。”

李沧行以前在茶馆里听过这事,点了点头:“这事我知道,确实那些老臣太欺负人了,哪有这样的道理。听说夏言和严嵩这些人就是通过这个大礼议事件,最后让嘉靖天子认了爹,把前朝的那些老臣赶走,才开端平步青云进阁为相的。”

公孙豪道:“是的,此事天下尽人皆知,但夏言他们大礼议是后来的事了,天子登位的元年,浙江宁波这里还产生了一次倭人的争贡事件。”

“以前我大明固然有海禁政策,但自从郑和下西洋后,就从来没有认真履行过,基础上官府对于沿海渔民打渔或者是做海外贸易,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外国的官方贸易,还是要由市舶司来负责,比如对于倭国,就是发给他们的执政幕府一个勘合,有了这个勘合,才干每年一次地带货船过来进行贸易。”

“我大明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对这些藩邦国家,一向不提贸易,他们带的商品货物,我们称为朝贡,而回给他们的,则称为赏赐,由于我天朝要面子,一向厚往薄来,给的东西往往比得到的要多得多,所以这勘合对于东洋人来说,就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东西。”

“沧行,你跟那个柳生雄霸呆了一年,应当也听他说过东洋的事,倭国几十年前也是天下大乱,诸候林立,本来的勘合是在一个诸候,名叫细川家的手上,后来东洋的朝廷又给了另一个军阀大内家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沧狼行 最新章节第二百九十六回 宁波争贡事件,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09/10903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