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3/4)

作品:《桃源农家日常

粉。

这次他依然自己亲自动手,首先酸辣粉用的辣椒是和多种食材和中草药慢慢熬制的,这里常喜乐制作的是偏麻辣味。沈百里带回来的灯笼椒就非常适合制作酸辣粉里的‘辣’味,这玩意之前就已经做好,如今常家做菜都喜欢用它,炒出来的菜特别的香。

常喜乐也把这种特制的辣椒送到府里给沈百里,沈百里当即回复,这东西比茱萸酱只好不坏!并告知有多少收多少,价格给得也非常可观。

辣椒如今还属于新兴事物,良国人好新鲜,而且之前有了茱萸做铺垫,因此想要开拓市场并不难。食天下的麻辣火锅越发火爆就能瞧得出,辣椒能代替茱萸可是有着天然优势的。

而酸辣粉里的醋则用的是之前为了制作臊子面的时候研制的,如今的醋可比最初时候味道好上不少,如今也称为桃源村的招牌之一。

汤则是熬好的猪骨、煮肥肠等熬制成的浓白色原汤,光是则三样只要配比不是太虐,就能保证味道不会差到哪里去。

等常喜乐和常昱将红通通、香味扑鼻的酸辣粉端出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涌上来要品尝。

如今的常家最热闹莫过于试菜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会客气,也没有尊老爱幼一说,谁手快就能最快抢到美食。而每次这时候除了常昱固定霸占第一,第二的肯定是常喜旺。

常喜旺是个性急的,拿起筷子刺溜就是一大口进到嘴巴里,眯着眼嚼了几口吞咽下去,然后发出夸张的感叹声,“好吃!真是太好吃了!”

演技极其浮夸却非常有感染力,让大家都涌了上去想要尝一尝。这个时候最郁闷莫过于不上十岁的孩子们,因为是辣的大家怕会伤了肚子,都不会让吃太多。

酸辣粉彻底征服了常家人,都觉得这红薯粉生意能做。

“这玩意没有想到做成粉也这么好吃,而且和其他粉口感不一样,大家肯定会喜欢。”曹二嫂肯定道。她如今可是桃源村餐饮界老大,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还曾经被委派到外头学习,可是吃了不少好东西的。

常喜兴道:“最重要的是红薯好种,不挑地产量还高。这次我有经验了,知道咋伺候,明年只要老天不作怪,应比今年要多个两三成。”

如今的常喜兴比从前更加自信了,因为现在常家的田地都是他在伺候,哪怕有帮工他也亲力亲为,所以最为了解地里的事。他本就喜欢种地,加上有兄弟们的压力和常喜乐的辅导,如今越发有一套。现在村子里的老把式都比不上他,常家那么多田地能有现在收获,全都因为常喜兴愿意琢磨的结果。

而这样的成就感也让常喜兴胸脯挺得更直,而王大嫂也再不会像以前一样心底难免失衡。做生意是赚的钱多,可是种地才是最踏实的,看着一堆堆粮食进仓,那种成就感是做生意挣到的钱没法体会到的。

常家的粮食除了固定囤的部分,大部分也都分到各个工坊里深加工换钱,光这上头就挣了不少。

常喜盛吃了两口擦掉油汪汪的嘴,也开口道:“过两天我就把这东西拿到府里去,也能打探打探行情。要是行情不错,明年咱们就可以开工坊,专门做这玩意。”

虽说今年红薯大丰收,可因为种得少所以总体数量并不大,而且还要给大家留做种,因此还没法弄成一条龙产业。但是不妨碍现在铺好路,如此也能更加放心大胆的去多种植,常喜盛现在经常这般做,东西没出来就已经找好买家了,节省了中间运作的时间。

而玉米也同样受到大家欢迎,既能果腹产量又高,不挑地还可以与黄豆一起套种,着实是在米面不够时的最好替代品之一



第二年春耕,整个稻香县都大力推广沈百里和裴清云二人带回来的几样高产量农作物,而到了年末均是得到了大丰收。虽然其他地方的产量都不如桃源村,可已经令人非常惊叹了。

也是因为如此,这些农作物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推广,县令也因此等到升迁。新来的县令依然是沈裴两家阵营之人,而且秦钟并不掩饰对常家的照顾,更使得在稻香县无人敢欺辱桃源村。

只是这样的欢喜没有持续多久,老天又出了幺蛾子。

这一年冬天来得很晚,而且明显气温比往年高,虽然如此一来冬天就不会被冻得直哆嗦,可有经验的农人都忍不住皱紧眉头。

冬天温度不够低,不足以冻死害虫虫卵,那么来年可就非常麻烦了。

村里的种田老把式都对这样的天气皱起眉头,“天气有变,只怕明年不顺啊。”

虽然没有温度计,无法确切的知道冬天温度几何,可老农们都会把每年的大概状况牢记心中。像这样的暖冬已经二十多年没见到了,而上次出现第二年就出现了大灾。

而这句话后来果然应验了,不少地方都被虫灾侵蚀,才刚入夏秧苗就被啃了不少。桃源村还罢了,因为有茶枯杀虫,早早就开始预防,且因为地理位置缘故,气温比外头要低,所以虫灾没有那么严重,可按照老把式们的推断,至少也得减产两三成。

外边村子可就没有那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桃源农家日常 最新章节第97章,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12/1123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