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邪入—对症下药(1/2)

作品:《现代五仙传奇之灰仙传

“自打中医学受到封建礼教的不断压抑,从医者的技巧树便越点越歪。他们不再像先辈医师那样想方想法推究病症,以便做到对症下『药』,而是寄盼看于多开几味『药』,尽量涵盖到对症的『药』物,所以处方开得一个比一个长。这就是为什么后代一直有一部分中医十分推重那些‘传世古方’的原因了。”

这一天,我吃完了柳青青安排下的“作业”,一边漱口一边和坐在旁边啃花生的小六子扯淡。

“那么,毛病,根据你的断定,那些‘传世古方’对后代中医们的意义何在?据我所知,你们人类大多数都应当喜新厌旧才对啊。”

“这个嘛,呵呵,我猜他们很可能是想看看,到底怎么开『药』才可以做到既治病又吃不逝众人。”

我这个猜测,自然是开玩笑的意味居多,但也尽非信口胡说。

前一阵子柳青青为了向我讲解『药』『性』『药』理,随口举了几个柳家的常用方子……基于某种你们知道的原因,这些方子全是传世古方。

当时我就创造这些传世古方与当下风行的中医『药』方有着明显不同,由于它们……实在是太短了!

我小时候由于体弱多病,家里人专门找了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中医给我诊脉调理,开点强身健体的中『药』补补。

我明确地记得,当时那位老中医在号完脉之后,就掰开我的嘴查看舌苔,接着用手在我的背部拍打了几下,最后还把手伸进我的衣服,抠了抠我的肋下。做完这一切,老人家提起『毛』笔,唰唰挥毫,写就一张处方。

由于日后我拿这张处方学习认繁体字来着,所以对它记忆深进。我明确地记得处方上一共二十四味中草『药』。

当年我家老爷子拿着处方往抓『药』,『药』展的服务员这个半两那个二分地抓了半天,最后用黄纸包好的一剂『药』足足一斤沉,有我四个拳头那么大。

这么大一包『药』,竟然只能吃一天!当时母亲找来她们实验室最大的一个烧杯,量程似乎是两千毫升的那种,才刚刚能盛下这些中『药』熬汤。

我记得当年为了能喝完这些『药』汤,晚上必须少吃一碗米饭,否则喝完『药』就撑得睡不着觉。

不过这位老先生开的『药』真是特别管用的,在喝完十五副中『药』之后,我一年内感冒发热的次数,由本来的十多次降落到最多一次。

总体而言,除了喝完『药』实在太撑肚子,这方子没别的『毛』病。

我最近看到一则广告,上面说某某中成『药』由四十多味精选名贵中草『药』制成。我当时正在喝水,差点儿一口喷到电视机上。

那可是四十多味中草『药』啊!即便每味『药』全部应用一分的最低『药』量,总重量也将近半斤!

最重要的是,这款中成『药』还是『药』丸,患者吃完这颗半斤沉的『药』丸子,还能有肚子吃饭么?可见这四十多味名贵中草『药』的说法多半儿只是个噱头。

与人类不同,柳青青她们家的『药』方都很短,长的不过七八味,短的就只有两三味。

按照柳青青的说法就是,她们柳家宁可先开全是大冷大苦的『药』给病人彻底散毒祛火,之后再开温甘滋补的『药』物给病人调理身材;也尽不会把温补和冷苦的『药』物开到一起,避免相反『药』『性』的『药』物互相干扰,以致影响『药』效。

反观近代中医所开的『药』方,温补冷凉辛苦甘酸五花八门。中『药』一共有五『性』七味,现在的一副方子里,怎么也占能到三『性』四味。这『药』方上的『药』物种类是上往了,可病人的胃就那么大一点儿,医生还得考虑到病人久病之后脾胃衰弱,胃口不好,总『药』量又需要进一步把持,因此每一味『药』的剂量自然被极大地压减下来。

中『药』『药』效本来就缓,现在搞得剂量还不足,『药』效自然更缓。近代中医治病往往缓不应急,其原因大多在此。

而那些传世古方,由于用『药』种类少,所以每一味『药』的剂量就大,有些『药』的剂量甚至能达到后代医书推荐剂量的三到四倍之多。

因此我刚才才会开玩笑说,传世古方的意义是提示后代医生们,在吃不逝众人的条件下,一味『药』用到底能用多大剂量。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现世常用的处方对柳家也有很大意义,她们可以从中参考得知,在保证不引发『药』物之间严重干扰,甚至彻底丧失『药』效的条件下,最多能把多少味不同『药』『性』的『药』物开在一张处方上。

“今天柳青青教我的依旧是『药』理,一副处方中要细分君臣辅佐使,『药』物之间相互配合与相互增进,可以使『药』效最大化,一般的处方都要做到君臣齐备,互有辅佐。但我认为事无尽对,在某些特别场合,只有一味君『药』就足够了,比如你们灰家曾经给我开的那张方子就很管用。”

“那是必须滴,这方子可是经历过我们灰家多位灰仙亲身实验过的。”

我小时候(小六子来我家之前)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代五仙传奇之灰仙传 最新章节阳虚邪入—对症下药,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38/13847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