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巡礼 六 青岛牧场(3/3)

作品:《1255再铸鼎

实际上,马匹并不是农耕民族的负担,反而是一种生产工具。虽然看起来养马成本很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但是能提供的产出更多啊!

比较一下,之前的汉、唐,都能从汉地动辄拉出几十万匹马。近代时的欧洲英法等国,地域狭小,同样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意征调几万十几万的马匹毫不费力。这都是因为民间存在着庞大的用马需求和养马业,所以有丰富的马资源可用。

如果非要说宋朝人口稠密,没那么多资源养马的话,那可以比较一下人口更稠密的新中国。改开前,中国还没有大量使用化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多高,但是能保有高达千万的马匹,北方农村随处可见耕地和拉车用的马,随着机械的普及才逐渐被淘汰,可比挫宋强太多了。其中,有政府推动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民众有真实的用马需求。

宋朝缺马的原因,更大的因素在于糟糕的马政,是官僚低下的管理水平摧毁了养马业。实际上,若是他们什么都不管,听由民间自行养马,情况反而可能好得多。

而所谓的南方“不适合”养马,其实并不是水土的问题,而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南方水网密布,水路在运输方面成本很低,相比之下畜力运输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民间不会为了运输而大量养马。所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正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北地农村,畜力是重要的动力,一般的农家只要不太破败,大都会养至少一头大牲畜,至于是养牛还是养马,各有优劣。两者都能耕田,马耕得更快,但是吃得也多,如果是小块田地,那么耕快一点慢一点差别不大,牛更有优势,而且水田只能用牛耕,反过来就是马有优势了。两者都可以拉车,马车速度快,牛车载重大,但有了四轮车之后,还是马有优势些。马可以骑乘,农闲时可以骑出去兜风,但是牛肉比马肉更好吃,老死之后还能卖肉……

所以总体来说,牛和马各有适用范围,牛更适合朴实的小户人家,马更适合大户人家,两者的市场需求各自存在,形成了一个平衡。但是东海商社的介入,给本地带来了更好的道路、更大的运输需求、更大的田地、更高的收入,使得这个天平开始向马的方向倾斜。当然,有马不等于有战马,但是更多的马必然也能提升战马的选择范围。

张正义继续说道:“反正我是挺看好未来的马业的,钱少的时候精打细算,钱多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马的。这其实就像后世的私家车行业,真算成本的话,难道坐公交或出租车不比自己买车划算?但是有钱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车。这道理放现在也是适用的。”

“那敢情好啊!”范龙城听了他的话,有些振奋,摩拳擦掌起来,“现在扩大规模是最重要的,不过提升质量也不能落下,我看得让种马们操劳一下了,对民间开放配种服务。嗯,这也能赚点钱吧?不过为改善种群的百年大计考虑,我看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吸引他们配种也应该的啊!只是我们现在这些种马也只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真正要改善,还得大规模引入优良马种啊……”
本章已完成! 1255再铸鼎 最新章节第253章 大巡礼 六 青岛牧场,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84/18456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