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香港置业(1/3)

作品:《材料为王

“老板要在香港再注册一家公司?…,

舒雨菲听到郭逸铭的这个指示,先还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但随即反应过来了,惊讶地向老板求证道。

“对,以我个人的名义,注册一家独资公司。”郭逸铭毫不犹豫地确认。

他现在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处境,发现自己华侨的身份,其实给他拓展活动空间创造了很大便利。父亲在他成年时便带他去了中国驻美办事处递交了入籍申请,并获通过,所以他在国籍上注明的是中国人。

但他从出生于美国,获得了永久居留权,却又显得他与大陆境内国人在教育与思维方式上有着巨大区别。因此联邦政府应该判断他是一个同情大陆的海外华侨,并且没有公开将大量的国外技术传授给国内,所以算不得有大过。再,真把郭逸铭逼急了,他反正是外国人,研发中心也不在美国,旧金山那里只是一个营运管理部门,走就可以走,难道联邦政府还能追出国去惩罚他?

联邦方面反而要怕他破罐破摔,干脆公开投靠国内,将所有的技术一股脑交给国内,那会造成严重后果。

而对于国内来,他是海外华侨,拿着美国的永久居有权,万一逼迫过甚,对方也是随时可以放弃中国国籍,入籍美国。而现在看来郭逸铭对国内充满感情,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国内提高技术,这就很好了,完全没必要走歪门邪道最后反而吃力不讨好?

所以他现在是双方争取的对象,只要他做事有分寸,按照规矩来,谁都不愿为了一点莫须有的猜测对他这个国际名人动粗。

既然是这样,他就无须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要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没有必要一味的瞻前顾后。

对于一个商人来,开工厂赚钱那是最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既然怕被看作垄断,那他干脆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好了,与现有业务区隔开来。这样西部计算机公司专注于处理器及计算机研发生产,而香港公司则从事日用民生商品的生产销售。既然不归美国管,哪怕垄断,联邦政府也只能干看着。

这也算是给联邦政府一个无声的暗示:我在全球都有产业,国内、

欧洲、香港,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去,别逼我太甚!

清晨的阳光从窗户透进来,照在沈良脸上。

闹钟急促地响起来他眼皮快速闪动了一阵,从梦乡中惊醒过来,睁开双眼,发现自己仍住在鸽笼里,而不是梦中太平山的别墅中。

好留念梦中的繁华似锦。

看看这间平方的房间,除了一张床、一个放杂物的架连一张书桌都放不下他感受到了美梦与现实的区别。

可就是这的公屋,也是他申请了两年排队排到他的,其他那些还在等待排队的人都羡慕得要死。可惜他至今单身,所以住不了更大面积的公屋,只能安排在这种最早型号的房间内。

要哪怕给他一间二型,面积也要大5平方嘛。他今年都26岁了,难道以后就在这间11平米的房间内结婚、生?

买房是想都不敢想,港岛的商业楼盘前年大涨现在价格差不多都在18000港纸左右。九龙略便宜一点,也要17000到18000。就连新界那片刚开发的农村,房间都上了15000

他一个月工资加提成也不到3000,不吃不喝一年也能买两平方,这世界真是没法活了,拼死拼活连套房都买不起!

沈良一面飞快地穿上外衣,一面脑里胡思乱想顺手拿上毛巾、口杯、牙刷、牙膏,去到廉租房的公共用水间去洗脸漱口。等他梳洗完毕,回到房间将东西放下,看看外面还有些阴沉沉的天空,便穿上件厚外套匆匆赶下楼去上班。

他住在九龙城,但上班地点却在十公里外的观塘工业区在一家电玩具厂上班。幸好有城市捷运系统,乘坐地铁过去只要十几分钟,

算上中途步行耽搁,也不过半个时左右。所以他能略微睡得迟一点而不用担心晚到。

从电梯里出来,他快步走出公寓出口,在区门口看到报摊,便走过去买几份报纸在路上看。走到报摊前,他对卖报的老人道:“给我来一份星岛日报、南华早报、香港商报。”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枚一元、一枚两毫的硬币递给对方。

老人抽出了报纸,从他手上接过硬币,然后仍然紧紧捏着报纸不给他,笑呵呵道:“还差六毫。”

“什么?星岛日报和南华早报不是八毫一份,香港商报六毫,加起来不正好两块二?”他大声质疑道。

“没看报纸么?港纸又跌了,而各家报社为了维持经营今天集体涨价。现在星岛日报和南华早报是一元,而香港商报涨到了八毫。所以加起来是二块八,给了我二块二,还应再补我六毫。”老头算帐算得tin快,立即反口道。

“连报纸也涨价了?”沈良目瞪口呆,看看老头貌似忠厚的笑容,只能自认倒霉,又从口袋里掏出六毫硬币扔给他,一把抢过报纸气呼呼地走了。

就在路上,他便展开报纸看看上面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材料为王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三章 香港置业,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92/19238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