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一场甘霖3(1/3)

作品:《当暖风吹过青春

“怎了?”

上课还这么不认真,依旧是昨天那副打扮,一身牛仔,面带微笑趴在桌子上。

“帅哥,没事呢?”

“嘘,小声点。”

呵,真好笑,课堂上这两人又在嘀嘀咕咕的。

而且,更过分的是,王老师刚背过去身,显然不是第一次接头交耳。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

“咳!上课就要认真上课!”

——《百喻经·三重楼喻》

“同学们,刚才我们复习了上一篇课文,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一个典故了,先仔细听读一遍啊!

昔有富人,痴无所知。至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jī)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层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可先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是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王老师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生字、组词。

“现在我来注释加个关键词的意思……在解释一下全文的意思。

从前啊,有个乡下的土财主,愚蠢无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的朋友家里做客,看见一座三层的楼房,楼又高又大,非常豪华,富丽堂皇,宽敞明朗,他十分的羡慕,心里想:“我的钱又不比他少,为什么以前没想到造一座这样的楼层呢?”

于是他立刻唤来木匠,问道:“你能不能照着那家的样子造一座漂亮的楼?”

那个木匠回答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财主听了很高兴,便说:“那你现在就为我造一座像那样的楼。”

于是木匠便开始量地基,做砖,造楼。财主看见木匠做砖,心生疑惑,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就问木匠:“你这是打算造什么?”

木匠回答他道:“造三层的楼呀!”可这个财主却说:“我不要下面的二层,你只要先给我造最上一层。”

木匠回答他道:“根本没这样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层楼就造第二层楼的?不造第二层楼又怎么谈得上造第三层楼呢?”

这个财主的富人固执地说:“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层楼,你一定得给我造最上一层楼!”

其他的人听到了这件事,都笑话他。”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典故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老师看了看,随意指了一个同学站起来。

李英小心翼翼回道:“不要不切实际。”

“好的,请坐下,还有呢?”

王老师声音带着冷厉,不怒而威。

他是见不得课堂上死气沉沉的,三两句话,顿时把大家的情绪召集在一起。

廖俏赶忙举手回应道:“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有一个先后次序,不要随意跌倒。”

谌方翠站起来,说道:“老师就跟写作文一样,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

后面好几个起身,气氛虽然各种矫情,但还算靠谱。

这会儿帅哥虽然一直没吭声,但也配合,王老师这边话音一落,又有同学便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老师的脸上依旧严肃,让人看不出息怒,但浑然一身的冷然气势,却不容小觑。

“好了。”王老师示意停下来,不再讨论了。

连声道:“《百喻经》,佛教书名,全名叫《百句譬喻经》,印度僧伽斯拉著,南朝齐求那地译,共二卷。书名的意思是说打一百个比喻,但实际上只有九十八个,内容是规劝世人,宣扬佛法。

这个故事极为有趣,它尖锐地嘲讽了那个饱食终日、一窍不通的富人,赞扬了木匠重视基础的求实精神。

启发:成语“空中楼阁”便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没有基础的建筑在半空中的楼阁,人们常用它来讥讽那种不切合实际的主观空想,或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帅哥倒是觉得,这个跟《西游记》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样,孙悟空明明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但他还是跟师弟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暖风吹过青春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一场甘霖3,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95/1959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