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提拔主任(1/2)

作品:《旷世孽缘

语文组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下,完全打开了新局面,干劲冲天,风风火火,无一活动不走在前头并有所探索有所创新。三年来,连续地被评为模范教研组,因而也是名声大震,肖兰也随之出人头地。十一月份,贾校长在党员大会上又给肖兰的评价是:“成绩显赫”。

学校的领导班子有了变动,除了一把手换了之外,教导主任也有了空缺,老主任赵宝铭年愈花甲业已退休。究竟由谁来接老主任的班一时成了全校师生员工议论的焦点。根据肖兰的品德、才干、业绩和年龄(当时在四十五岁之内),是完全合乎条件的,人们也一致认为非肖兰莫属。

贾大校长是怎么样安排的呢?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不过,细心的人们经过几天的观察,感到事情有些蹊跷,而那些老于世故的人更加敏感了。

像肖兰这样一个在事业上拼命硬干,才华出众而在社交上不涉及的人,恐怕是本事再大,功绩再高也是枉然。

当权者能让你施展才华和抱负,却不能让你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而肖兰对此事毫不介意。可是,人们不会像肖兰一样心如止水,人们是指指点点,嘀嘀咕咕。

有一天,中年教师卢奎兴趣盎然地问肖兰说:“听说你提为主任了?”肖兰淡然一笑:“没有的事。”后来,又有几个人来问,肖兰都一样地回答。又过了几天,迹象逐渐地显现出来了。

教导干事小李子说:“昨天中午贾校长教胡老师怎么样讲课,手把手地教,两人挨的可近了,那也忒过了。”又有人说:“贾校长听课,总是带着胡老师去听。”大家一听都明白了。

这胡老师有三十七八岁,模样跟曲波笔下的蝴蝶迷差不多,她只有一技之长——善解人意,因而深得领导的青睐,被群众称为校长的“贴身秘书”。

她才从那个半死不活的毛毡厂来学校不到两年,就被贾校长物色为教导主任的人选。

这个胡老师,不仅仅是贾校长的青睐,也得到其他领导的好感,就是群众,对她的印象也不错。她这人,给人的感觉,很温和,很热情,特别是会来事儿,尤其地对领导,更是如此。所以,上上下下,没有谁对她的印象坏。

胡老师离开工厂到学校来,不知道怎么来的,来到了清原一中之后,就在学校的印刷厂当工人,后来,就到教导处当干事,那时候,贾校长是副主任,后升为主任,又提升为副校长,直至现在的正校长,胡老师就和贾校长的接触多了起来,甚至是天天在一个办公室里。

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不一般了,至于那个给她起外号“贴身秘书”的栾国存,大概也是经过一定的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老师们背后议论,觉得这个外号太恰如其分了,而这“贴身”二字的含义,谁也不是不明白的。

胡老师的名字叫胡素芳,她的男人在镇政府工作,还是个会计,他的名字叫龚德才,他的母亲,也就是胡素芳的婆婆李惠姬可不是个省油灯,对胡素芳这个儿媳妇有欺负的味道,胡素芳对婆婆有点儿委曲求全,没有和她针尖对麦芒,家里还是很和气的。这些,都是胡素芳自己说的,究竟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

中国的有些事情,和外国不同,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多少代,都是受着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思想上,也是主要受的是封建主义的教化,所以,服从性就比较强的。

这教导主任的提拔,虽然是一把手贾瑜安心里有定数的,但也是要经过群众选举的。这个选择,经过贾校长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事先安排好了的,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还美其名曰是群众选举而产生的,好像很尊重群众的意见似的。其实,在选举的时刻前夕,贾校长布置了具体的办法,找了好多人谈话,又安排一些人做下面人的工作,让投票人都投胡老师的票,下面安排的,或者是做了工作的,谁敢不投?谁能不投?谁会不投?

而中国的老百姓,也有个劣根性,就是随波逐流,看风使舵。这种多少年来形成的劣根性,当然在清原一中的群众中大有人在。民主选举那时刻,贾校长还大放厥词,口口声声地大喊民主,让群众自由地投票,选举自己的可心人。

不过,贾校长的大肆宣扬民主之后,他的话里话外有所引导,说什么选举这教导主任,不是非得教学时间长的,也不必来学校时间久的,只要踏实肯干的,有良好群众基础,领导又满意的等等。贾校长的这几句话,没有人听不明白的,加上贾校长事先散布出来的信息,岂不是昭然若揭吗?

在选举投票的时刻——十二月十日下午四时,屋里是戒备森严,写完之后,交票的时候,不许把票折叠,而且是一个一个地交到前台,贾校长就在前台坐着看每个投票人,也可以看见票上的人名。这样的情况下,谁敢不投校长心中的目标?而且,唱票的,又是贾校长的心腹人物,没有人不明白这里的猫腻。然而,也有几个胆大妄为的人物,写了肖兰的名字。贾校长不用好眼色看这几个人,这几个人也不惧后果。一个星期后,胡老师为教导主任正式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旷世孽缘 最新章节(425)提拔主任,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96/19659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