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梁上乾陵武皇墓(2/3)

作品:《帝陵之下

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接着我们看到的就是述圣纪碑,

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

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

我和巴娅还有小脑虎一步步向前进,不断地观看着乾陵地表的建筑,我在心中不断描绘帝皇墓的巍峨之态,更加的坚定自古帝者皇者的浩荡威严。而我如一座小岛,在海中起起伏伏,整个人都被气势所染,而我们继续上行。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

我们在整座乾陵环绕进四个小时,基本把所有的位置还有大体地貌全部分清。乾陵有独特的风水,当站在梁山主峰俯瞰陵园,就会发现西南方向有一处最为奇特的景观,这里两沟分开左辅右弼,形如莲花出水,内外名堂开亮,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文,真乃千古一遇之风水宝地。这也正是乾陵为什么没有被盗的原因之一。

经历千百年来无人能进入,据说在修完乾陵后,武则天把大部分参与修建的工人及将士都处死了,就是担心里面的机关被泄露,但是还是有跑掉的,为什么盗墓的都没有进去呢?或者是进去后就没有出来呢?传言乾陵里面机关重重。

而我个人精通之地术以及种种神级本领对这种早已谋之很久,所以我有把握可以一探究竟,但这为期还需要从长计议,这就需要我辨别整座地势时候进行周密的探访。因为这地下究竟有什么是所有收藏家还有摸金校尉们的梦想,很多人都来到这里毫无收获的离开。

但这里具有考古价值为什么不去探访呢,是因为要保证历史的完整性,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文物了,更是历史长河的一种记录,所以才会有相关部门的持久保护,而我去看待这点就更简单不过。不是相关考古认识不想进入,而是无法找到真正的门在哪里,如果野蛮进入,里边的一切就会不复存在,能留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而这种损失是他们担当不起的。

所以这里才会对外宣称无法进入内部,是摸金校尉盗不了的墓葬,说的很真实并没有错,因为这个位置非风水人不可以碰,单论此地机关就如汪洋大海,一处不当则整体失去平衡随之坍塌。所以若想入内又神不知鬼不觉的,那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地点,而且必然需要通过特殊手段才可以,而对于里边的大量文物,以及此地占地之广泛,就是一个浩大工程。

所以我这次跟巴娅也主要的就是这个目的,找寻入口,而这一点还必须要小脑虎的帮助,就在近阶段我发现小脑虎身上的一个秘密,她与之俱来的气势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陵之下 最新章节第二十章:梁上乾陵武皇墓,网址:https://www.dushuwo.net/197/197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