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基业 (上)(1/2)

作品:《男儿行

第二十七章基业(上)

结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船与中国福船双方优点的新式淮战舰,在海上走得很快,离开福州才十余日光景,已经进入了长江口,扬州港遥遥在望。

比战舰更快的,则是用來传递消息和发布命令的飞星船,因为采用了大纵横比例和横纵复合帆,并且沒加装任何火炮,平均每日夜能跑到二百五十里以上,提前四天,就将大总管关于北伐的各项准备安排,传达到了坐镇扬州的苏明哲、逯鲁曾等人之手,(注1)

对于这一天,苏、禄二人盼望已久,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三院与各局留守于扬州的正副主事,将具体任务以最快速度传达了下去,转眼间,淮扬大总管府治下各级衙门,淮安军中各大军团,淮扬商号下面各大商行,还有讲武堂、大学、府学、百工技校、扬州商校等与大总管府密切相关的机构,全都高速运转了起來。

时隔小半年,各府城兵科衙门口,再一次排起了长队,上回沒赶上报名参加辅兵选拔当地百姓,还有下半年刚刚从黄河以北逃难过來的青壮流民,个个挺胸拔背,将胳膊上的腱子肉鼓起老高,唯恐沒等参加测试,就被提前涮了下去,失去了接受训练成为战兵,然后直接获取十五亩良田的机会。

的确,十五亩地不算多,位置也大都在徐州、睢阳一带,甚至远在长江以南的新辟疆土,但是手里有了这十五亩,就意味着很多人从居无定所的苦力汉,一跃变成了有宅有田的良家子,只要今后侥幸不死在战场上,哪怕缺胳膊少了腿儿,退役后下半生仍旧衣食无忧。

而淮安军的战斗力,又是天下第一,这一趟远征江南,大多数战兵连毫毛都沒伤到半根儿,就又立下了数级新功,每一级功劳,都意味着他们在原有十五亩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片良田,非但自己这辈子饿不着了,下两代人里头只要不出败家子,也能富足终生。

老百姓们是最淳朴的,同时也是最狡猾的,长时间的艰难生活里,令他们掌握了足够的生存智慧,几乎不用太费力气,就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和家人最好,在他们眼里,官府的口号喊得再动听,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几斗稻谷和半亩地,而士绅们叫喊的声音再大,只要拿不出足够的真金白银,别甭指望能忽悠着他们去当炮灰。

对,炮灰,这是一个新鲜词,但只要见过淮安军操演的人,都知道这个词的最标准解释,那一炮下去,甭管对面是目不识丁的莽汉,还是咬文嚼字的秀才,全都会被轰得尸骨无存,所以想要造朱屠户的反,你们自己带头往上冲,千万别光指着一张嘴巴啥忽悠,这年头,谁比谁傻多少啊,。

与普通百姓一样兴奋的,是各级学校里的学子,除了讲武堂之外,以前府学的学子想要出仕,要么参加科举,要么最近两年在学校里的各次测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否则,就只能从县城各曹的小吏干起,慢慢地一级级往上熬,而商校和技校更难为官,基本断绝了出仕的门路,只能去各家工坊和商行做匠师和襄理。

现在,好机会找上门來了,按照学政施大人的最新谕示,无论是大学、府学、技校还是商校,凡符合下列四个条件者,皆可以到大总管府应募,一旦被录用,便会成为大总管府的直属文职,來年开春后随着罗本大人一道北上,从淮安军手中接管新光复之地。

四个条件都很简单,白纸黑字在各家学校门口贴着,第一,年龄要高于十七岁,除大学之外,其他学校皆读到了最后一年,第二,身体健康,无眼睛、耳朵或者四肢上的残疾,第三,识字超过了两千,能算百以内加减乘除,并且能通读并解释淮扬目前的各项律法,第四,有志于振兴华夏,纵百死而不旋踵。

至于学子的出身、籍贯、父母所从事行业、家族中是否有人曾与大总管府为敌等,则一概沒有列入大总管府的考虑范围之内,反倒在告示底部郑重标明,各级衙门和校方不得因为学生出身而阻碍他去大总管报名,否则,必追究到底。

这一条注释看似画蛇添足,却令很多年青人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华夏民族自汉代以來形成的传统,就是通过当官出仕來证明一个人是否优秀,所以,除了极少数志向高洁的隐士之外,基本沒有读书人愿意长期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白身,而商校和府学当中,特别是前者里头,有很多学子都是因为其长辈曾经站在了大总管府的对立面,导致这辈子已经失去了出仕的希望,猛然间发现,大总管府居然“饥不择食”了,当然要牢牢地将机会把握住。

在他们的影响下,扬州、淮安、高邮和集庆等地的一些旧院落里,暗暗形成了除了青壮和适龄学子外,第三股兴奋的潮流。

“淮安军要北伐了。”

“大元朝的气数真的尽了。”

“皇上和皇后、太子三个,夫妻反目,父子相残,自己非要往绝路上走,这老天爷,岂不是真的给朱屠户开了后门儿么。”

“真天子自有气运在,想当年,汉高祖不过是一个地痞,天下照样姓刘四百余载。”

“唉,造化弄人啊,早知道天命在他,大伙嗨。”

曾经为了名教正统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男儿行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基业 (上),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200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