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牢笼论(1/2)

作品:《西游之至尊妖龙

“石猴虽然勇武过人,但终究是匹夫之勇,你能看穿这点,并联想到体制这一层,已是不错,但若一进步思考体制呢?难道体制就是万能灵药,无往不胜?”

太上老君微微仰着头,看着墨龙轩,淡淡问道。

“这……”墨龙轩有些哑口无言,太上老君先肯定了自己的说法,然后紧接着又否定了,似乎别有深意?

其实太上老君,并不是在抬杠,而是试图促使墨龙轩更深入地思考。

这种肯定某种存在,然后再否定某种存在的思维,是一种粗浅的辩证法,很有可能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而这种结论往往是更为明智的。

然而,这段问话,除了辩证法,更有批判性思维在里头。

太上老君问墨龙轩关于孙悟空的问题,墨龙轩得出“体制之说”——这是一种关于“让我们形成意见、做出判断、做出决定、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

然后,太上老君通过反问的方式,试图让墨龙轩进一步思考“体制之说”——这是一种批判“上一种思维”的思维,让前述思维接受理性的评估,对“思想”进行“再思考”。

如果说思想是一种认识,那么这种思考“思想”的“思想”,就是一种二阶认识,在这其中起作用的,正是批判性思维。

一个理智的人,必然拥有批判性思维,而大成就者,往往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素养,比如太上老君。

见墨龙轩答不上来,太上老君拈须含笑道:“体制虽然强大,但亦有他的坏处,你可知坏在何处?”

墨龙轩不敢强答,只是摇摇头。

太上老君眼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继续道:

“社稷,不过是一个牢笼。古往今来,无数佛老仙翁,圣贤智哲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才创造了这一方仙道秩序,使三界众生得享安宁。

“这仙道秩序,是三界万世众生之道,而非自然之道。而三界万世众生之道,体现在社稷,就是无处不在的体制!

“这体制,在人间,可保国安民;在天庭,可令仙佛各归其位;而扰乱四大部洲的妖魔鬼怪,则俱被体制的力量镇压;原本在纷乱动荡的三界里艰难活命的众生,在仙佛立下天庭体制后,才终于能喘一口气,能有几天太平安稳的日子过。

“这体制带来了和平与稳定,也产生了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而道德伦理约束着人的思想,法律法规则规范着人的行为,几乎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这体制,是牧场,而万民众生,则是牧场的羔羊。羔羊在牢笼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知道牢笼外的世界。这牢笼,即保护着羔羊,也限制了羔羊。如此,祸福相依,利害相杂,谁人可知?!”

墨龙轩若有所思:“老君的意思是......我们都应该突破牢笼的界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太上老君闻言,不由大笑着摆摆手:“非也非也,老道只是想告诉你修道路上的艰辛之处,让你事先有个心理准备罢了。

“凡俗与仙佛之间,不仅是实力上,同时也是眼界上的差距。与凡俗不同,既成神仙之流,虽身处牢笼内,却也看到了外面危险而奇特的世界。仙佛之辈,立于牢笼的藩篱之上,处在内牢笼和外世界的边缘。一旦看到外头不一样的风景,有过这种体验,此人心性便与常人不同,即使要过普通平稳的生活,也是千难万难了。

“无才无德的凡夫俗子也就罢了,但成就玉仙的修道之人,才智心性岂是寻常?!处在边缘藩篱这逼仄的地方,既要接受牢笼内的羁绊,也会受到外世界的诱惑。然而,若你明知牢笼外的别有一番天地,又怎么甘心自己如同小兽一般困守牢笼之中?!”

墨龙轩一愣,心中恍然,随即又有些疑惑。

有些事情如果不点破,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置信的。

“修道之人,无论是证道,还是求长生,亦或是搏一个逍遥自在,归根结底,无非都是想突破这天地的界限,不甘于命运和道天摆布罢了。”太上老君背着手,眯着眼,沉静的目光看向远方。

墨龙轩思索了一番,随即点点头。

“社稷这一体制,如同宝塔,塔尖就那么大,占据最大资粮的,终归是少数。仙佛俱都长生不老,但能真正得逍遥自在的,又有几人?纵使是老道我,也有不得不妥协让步的时候。”

“如果老君您也不得逍遥自在,那我又算什么?虽说大道无情,仙凡有别,但这真仙与大罗的差距,竟然比凡俗与真仙的差距还大!真仙虽是神仙之流,却是神仙的底层,最是不痛快!真仙尝到了长生逍遥的甜头,现实中却沦为天庭的奴仆杂役,可笑的是,大多数真仙却甘之若饴!”

墨龙轩想到大多数知道自己没有再精进可能的真仙,终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禁心有戚戚焉,心头亦有一股无名之火。

太上老君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牢笼既保护了圈内羔羊,但也限制了羔羊,这与圈养何异?!难道有人愿做被牢笼圈养的牛马猪羊吗?”

墨龙轩不禁苦笑道:“恰恰相反,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游之至尊妖龙 最新章节第49章 牢笼论,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01/2014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