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柳泉天下第一蘸水面(1/2)

作品:《垮掉的一代GoldenWind

柳泉到了。

我们在车站附近等着,于总打电话给迎接我们的人。过了一会,一辆出租车停下来,里面走出一个人,穿着黑色的夹克,灰裤子,脸上有几道幽深的皱纹,看上去很淳朴,让我误以为他是个种地的农民。

“你好,是李主任吗?”于总上前打招呼。

“嗯,我是,你们就是省上派来的人吗?”李主任诚恳地说。

“是啊。”

“好的,我们一会坐车去农保办,你们旅途劳累了,都没吃饭吧?”

“没有。”

“嗯,那我带你们去尝尝咱柳泉的蘸水面,那可是陕西一绝!”说到这,李主任提高了嗓门,兴致一下子高涨。

出租车向右行驶了一阵,一路上都是很普通的民房。等穿过了一个桥洞,出租车停到了路边,这边的建筑倒还可以,有点像老城区跟新城区之分。

李主任在前面走,边走边向我们介绍柳泉的情况,言语之中充满了热情。

于总在李主任旁边,微笑着与他交谈。

我和邵海南没心思听那些官话,只是左顾右盼地看这个巷子里民风古朴的建筑,心里惦记着那传说中的柳泉蘸水面。

巷子的尽头就是那家传说中的柳泉蘸水面馆了,店很庞大,有种粗犷的气息,里面坐满了人。

李主任招待我们坐下,这时候,从外面又来了两个工作人员,和我们坐在一张桌子旁。这张桌子,是个典型的方桌,大家围着坐,有一种特别热情的气氛。

“来,我们干一杯,今天,就以茶代酒了。”李主任先发话了。

“好,为省城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刚才进来的那个工作人员说。

我们拿起手中的茶杯,示意了下,喝了一口。

“咱们柳泉的情况是这样的……”李主任又开始说官话了,于总就笑着陪同。

过了一会,服务员端来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蘸水面,摆在桌子中间。另一个服务员给我们一人一个酱碗,放在了桌上。

李主任拿起筷子,“各位,不要客气啊。”说着,自己夹了一条宽大的面条放进了碗里,既然主人都已经开吃了,我们也纷纷效仿,拿着筷子从锅里夹面条,再把面条放进酱碗里。我夹了一根,放进酱里,虽说这个蘸水面的做法跟吃法与别的面不一样,但味道还真的不错,很独特。

饭后,李主任说:“怎么样,还可以吧?”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我们笑着,不吝赞赏地说:“挺好吃的,呵呵,正宗的柳泉蘸水面。”

离开饭馆的时候,我看到饭馆的墙上,贴着很多名人来这里吃饭的照片。有央视的一些知名主持人、记者,也有贾平凹、陈忠实这些文化名人,这里也号称是天下第一蘸水面,名不虚传。李主任带我们来到了明天做培训的场地,我们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座复合型大厦,贴着白色砖瓦,二楼和三楼都是办公场地,一楼有个大厅,经过布置,用于明天开新农保实施启动大会,侧面那个微机室,就是用来做培训的。

从大厦出来,我们看到了雾气弥漫下的柳泉新区,这边的建筑都格外宏伟,有很多是政府机关,与刚才面馆附近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搭上出租车,李主任带我们来到了下榻的宾馆,这些都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我们三人住一间屋子,屋里有台电视,靠近窗户那边放着衣帽架。别的都无所谓,只是三人住一间,让是让我们心里有点情绪。

于总首先发话了,“他们也真小气,明知道我们有三个人,那么至少,也应该开两个房间吧。”言下之意很明显,他单独一间,我和邵海南一间,这才是正确的分配。我们也觉得有道理,跟领导住一间房子是不好,如果有两间,于总住一间,我和邵海南住一间,这不刚好吗?两全其美,为什么只开一间呢?难道他觉得这次来的都是无名小卒吗?我和邵海南确实是,但于总人家是项目经理。

没有办法,但又无可奈何,我们只能唉声叹气。

“这个柳泉县是全国的贫困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铺张浪费也是一种美德,把钱省下来投入民生。”我说。

“你不懂!”于总说,“越是贫困县就应该越有钱才对。”我一脸懵逼,邵海南在一边乐呵呵的直夸我年轻有为懂得多。

稍作休息后,农保办的工作人员来了,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直接打交道的人。宾馆的包厢里,我们一群人坐在一起,面前是一桌丰盛的晚餐,比刚才的蘸水面高级多了。一个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说:“你们可来了,我们早就在申请新农保了信息化了,咱柳泉这么人,靠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整天手动操作,可要累死了,以后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就方便多啦。”

于总说:“是啊,省上也很重视,本来打算之前就过来的,但延安那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就拖到了现在,实在不好意思。”

李主任忙说:“没事,不要紧,你们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明天就把大家都教会,我们操作系统熟练了,也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垮掉的一代GoldenWind 最新章节第36章 柳泉天下第一蘸水面,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07/2070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