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高昌(1/2)

作品:《汉劫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昊骑在马上望着玉门关高大的城墙,心中涌出无限豪情,不自觉地大声道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身后两万五千名骑兵听到李昊大喝出的振奋人心的诗句,受到李昊的影响一个个心中升起无数豪情壮志,齐声大喝道:“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李昊哈哈大笑几声带着身后的骑兵离开玉门关向西域高昌郡吕篡所在飞驰而去。在去之前李昊利用吕篡为他从吕光那里讨来的征兵令将整个酒泉郡包括玉门关所在的一共五千名守兵全部征走,将他身边的五千名骑兵留了下来,带兵的将领是杨伯砀就是李昊父亲生前的一个好友。

被带走的这些兵,李昊以征兵的名义将他们带走,由于他们都是分散在酒泉八个县城的守卫,他们中最大的军内职务是个曲长,他们这些兵分别被酒泉的一个太守所管辖。由于太守是职,在平常时期他无权调动这些军队,只是在遇到敌人进攻时这些零散的军队才会在太守的指挥下一致对敌。所以只要见到有军令调动他们,他们按照军令行动,当地酒泉郡的太守无权过问。

在长途跋涉了几百里后,李昊的兵马终于来到了高昌城。在离着高昌城门五里多远的地方李昊命令董烈停下来吩咐士兵安营扎寨,李昊则带着候天赐孟德两人拍马向高昌城门继续行进。

很快几人到了高昌城门,在向城门卫兵禀报过后,守城士兵立即打开城门放他们过去。在前面一名卫兵的带领下李昊来到了吕篡所在的一个原来高昌国国王曾待过的宫殿。知道李昊回来,吕篡早早的带领自己的武将官在城门外迎接他的到来。

“哈哈,李将军,你终于回来了,可想死本都督了。哈哈。”吕篡站在城门口大老远的看见李昊三人骑马过来,大声笑道。

李昊听到吕篡的大笑声,赶紧从马上飞跃而下,见了吕篡纳头便拜:“都督,末将不辱使命,您交待给我的事情,我都完成了。”

吕篡赶紧将给他施礼的李昊扶了起来,“哈哈,好,好,好,李将军,你做的很好,本公对你能够完成我交待给你的任务甚是欣慰。走,随本公进城再。”

众人跟随吕篡一起回到高昌城内大殿之中,吕篡早已命令属下将饭菜端到大殿中摆好的桌子上。吕篡是吕光几个儿子中性格最像吕光的,对于打仗极为热衷,而性格爱好也是出奇的相似,都爱好架鹰跑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吕篡爱好骑兵打仗自然对这样合他口味的属下也是很喜欢。从四年前枹罕之战李昊他们一队人替他解围就给了他很好地印象,接着他父亲吕光借调他的属下李昊又一次去打枹罕在他的提醒下取得了打胜。他当时受到他父亲的高度表扬使他的地位在众兄弟中仅次于他的大哥太子吕绍。

第三次,他因为枹罕之战的失败损失了一万多人马,本来他无意征兵来充实自己损失的兵马,但见到李昊后他又改变了想法。他本来想借此看看李昊有没有那个胆量答应他提的这个征兵的条件,他只是一时的玩笑之语,但没想到这子竟然答应了。

其实在李昊答应出去征兵的条件后,吕篡后悔了,他知道征兵的难度,他不想这个如此优秀的属下受到打击,李昊太年轻,如果他在打击下会不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呢。

但在送别李昊时看到他坚定的眼神,吕篡又改变了想法,其实无论这子的征兵结果如何,他都不在乎,让他出去锻炼一下也好,也能更快的成长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昊这子不负众望,竟然为他征得了两万五千名骑兵,这怎能不令他大喜,他在将李昊征兵的结果告诉他父亲时,他父亲也是替他高兴。毕竟现在吕光老了,六十多了,以后身体不行的话他会传位于自己的太子,而吕篡作为太子的兄弟,他的力量强大了有他的辅佐他哥哥吕绍的王位不是更坚固吗,他为他的儿子打下的江山也不更稳固吗。吕光的想法很不错,但谁知道以后呢,吕篡就甘心屈居他大哥的手下吗,他是有野心的人,李昊十分清楚。

吕篡为李昊这次准备的接风之宴异常风光,使得他手下的许多武将官很是嫉妒,看着一个个对李昊充满敌意的眼神,吕篡心情十分高兴,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这是自己的父亲教给自己的驭下之道。

在外人眼中虽然吕篡是个只知行兵打仗的莽夫,但其实吕篡并不是个鲁莽之辈,他也多少受了点父亲的影响,在行事上也是喜欢动动自己的脑子。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年龄大了,为了自己的以后着想他从现在就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他的势力是以老一辈的军队高级将领和新生代的军队高级将领两个部分组成的。

历史上任何一个势力集团无论多么团结总会存在两种相争的势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是上位统治者喜闻乐见的,这能更好的让他管理自己的势力。如果一个势力集团中没有两个意见相左的下属势力,上位统治者也会制造一个出来,这就是王权。

李昊就是吕篡想扶植起来的他这个势力集团中第二股力量,目前他这个新生的力量中只有他和向兰成,别的人都投靠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劫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高昌,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17/2173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