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工艺街(1/2)
作品:《开局百万兵》在朴卫的敦促下,红玫瑰巴拉巴拉吸完面条,随即叫来店家结账。
店家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夏人,脸上布满岁月的褶皱,看我来像个小老头。
大名单上的夏人,稍微有点专才的都被官府收编,剩下的也大多授田务农,很少有下海经商,遑论经营个体。
这种情况直到夏四年下半年才开始转变,在官方有目的性的怂恿和支持下,许多工人和农民加入了商人这个大家庭,做起了小买卖。
大夏的经济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国企把持,但大夏的私营巨头和超级富豪中,不能没有老夏人的身影。
“一晚海鲜面,一份鸭腿饭,承惠十三文。”店家笑呵呵的报着账。
红玫瑰掏出了三张一文钱的钞票,递给了店家,付了自己的面钱,旋即眉头皱成包子看向朴卫:“一顿饭就吃掉十文钱,真奢侈!知道你有钱,但你还要养老婆养孩子,还是省点好。”
朴卫呵呵一笑,不予争论,径自拍了一张十文钞票,起身向外走去。
“走吧!”
红玫瑰在身后翻了个白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过几日她也要正式上班了,是该趁机逛逛自己即将生活的这座城市。
在两人走后不久,位于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边,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的年轻人起身付账离开。
………………
工艺街,官方名称“鲁班街”,汇聚了全新港工匠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能工巧匠聚集,思维的火花迸发,加之官方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的创造力一下子被打开,各种稀奇古怪的手工艺品从出不穷,吸引了大量来自环蓝海各地的顾客和游客,以及到处寻求机会的有一技之长的匠人、流浪艺人和外出求活的年轻人。
继港口炮台、新港大舞台之后,工艺街成为了新港又一张名片。
………………
公共马车一号线和新增的五号线、六号线共同担负着港口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几乎涵盖港口区的所有主干道。
马车按照既定的路线行驶,车顶上的号旗迎风招展,清脆的铃铛叮铃铃作响吸引着潜在客人的目光。
来来往往的公共马车,是新港的标志性街景之一。
新来者对这种便民交通系统感到惊奇又羡慕,思量着能否在家乡复制……老居民则见怪不怪,只有当身边有外来者时,才会露出一个骄傲而矜持的笑。
土鳖,羡慕吧!咱新港就是如此优秀!
“哒哒哒哒……”
公共马车五号线匀速行驶在环海大道上,时不时超过一两个路人。
红玫瑰和朴卫两人在离开面馆后,打听问路,继而乘五号线从霍去病路与太平路交叉口出发,经太平路、和平路,进入新港最长最宽的主干道——环海大道。
之后,他们将沿着环海大道东向、南下,再转向东拐入太白路,最终在“鲁班街”站下,到达目的地。
两人对于新港都很陌生,都是地地道道的客人,在这一点上,身为国人的红玫瑰和身为外国人的朴卫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对于盛名在外的公共马车,两人是钦慕已久。
之前一直没机会,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亲身体验。
红玫瑰觉得很满足,本身就不是个享受的命,自然对空间、装饰什么的毫无要求,一路上看着窗外,叽叽喳喳。
朴卫更多的则是新奇,相信多来几次后,他就不会这么乐意乘坐公共马车了!
毕竟是公益性质的便民交通,别指望乘车体验能有多好。
拥挤和闭塞,才是公共马车的主旋律。
嗯,偶尔还掺杂着异味。
…………
红玫瑰很兴奋,但车上其他乘客,却因为她的存在,而气氛尴尬。
大夏的统治主体是夏人,即便因为吸纳了许多其他民族,连带着糅合了各种各样的文明,还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意识形态的风俗习惯上多有碰撞,使得女性的地位较理学盛行的明清时代大有提高,但是,总体上的男女有别仍旧是主流,不仅仅是因为夏人话语权重,更是因为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男女有别的说法。
因此,女人抛头露面逛大街、做生意、上班都逐渐平常,而乘坐公共马车,却不多见。
乘坐公共马车,很难避免肢体接触。
试问,在大男子遍地的新港,又有哪个男人放心自己的老婆乘坐公共马车?
但如果乘坐公共马车的女人不是自己老婆,又恰好与自己同乘一辆车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男人嘛,谁还没有点艳遇情怀。
可惜……
众人偷偷瞥了朴卫一眼,满腹的怨念,以及无尽的鄙夷。
他们将朴卫当成红玫瑰的丈夫了!
在红玫瑰沉浸在乘坐公共马车的兴奋当中,在朴卫体验新奇当中,在众多乘客复杂的心思当中,五号线公共马车走走停停,终于晃到了鲁班街站。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百万兵 最新章节第249章 工艺街,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22/22246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