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3/4)

作品:《辽东之虎

李枭就李麟这么一个,李浩干脆就没有。

如果李虎不早死,或许可能会多几个孩子。

哥几个里面,就数他在这方面最开窍。

哥俩笑闹了一阵子,舰队开始收拢。

除了留下天山号和几艘驱逐舰保护武库舰之外,剩下的舰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敖德萨海域。

经过这次战役,黑暗终于安静下来。

大明海军势力,完全掌控了这里。

从巴士拉油田出来的运油船,完全不会受到任何骚扰,可以直达索契。

而索契至察里津格勒之间的铁路,也在紧锣密鼓的修建着。

史大奈发明的分段施工法,大大加快了铁路的施工进度。

在有充足人力保证的情况下,再有最多两个月,就能修通这一段长度达到六百公里的铁路。

可以说,这段铁路是大明施工时间最短的铁路。

从开工建设,到铁路通车一共就用了八个月多一点儿的时间。

这段铁路修通之后,从巴士拉油田运来的原油,就可以在索契下船。

然后在索契的炼油厂提炼成汽油和柴油,再由油罐专列运送到察里津和莫斯科。

这将极大缩短明军油料补给的路程和时间,同时也节约了中亚大铁路那宝贵的运力。

有了这条铁路,就可以把中亚大铁路的运力,集中运送战场上更加需要的东西。

李枭做梦也没有想到,占中亚大铁路运力三成的,不是粮食弹药还有油料这种物资。

而是水泥,钢材这种建筑材料。

现在明军的防线,大多数已经用钢筋水泥铸造。

就坚固这一层面来说,可谓是真正的钢铁防线。

钢筋混凝土的野战工事,也土木工事那就是两码事。

扛爆炸能力和抗穿透效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明军正在打造莫斯科大堡垒群,更加需要海量的水泥和钢筋。

本来李枭以为,随着明军进一步的遏制住了联军的进攻,这些东西会减少。

却没有想到,随着明军进攻的奏效,这些东西的用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因为后勤那些混蛋,又要用水泥修一条通往前线的简易公路,以便明军的卡车给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补给。

没办法,一台卡车的运力差不多是五台拖拉机的运力。

即便要消耗大量资源来修路,算起来也是值得的。

单单就是油料消耗这一项,帐就够算的。

五台拖拉机的油料消耗,肯定比一辆十轮大卡车要多上不少。

好多事情其实跟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环节倒下了,就会连带一系列改变。

就好比前线的卡车多了,窄轨小火车也多了,那就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了飞艇的运力。

也就是说,前线的后勤将不再需要那么多飞艇。

而这些飞艇的运力,将会转移到国内。

别看飞艇这东西飞行速度慢,而且体积庞大。

但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不需要特别专业的降落场,也不需要修建长长的飞机跑道。

这些优点,保证了飞艇可以在云贵,四川这种地方得到很好的运用。

而且在公路网不算发达的江南,也是非常的好用。

毕竟,现在大明拿不出钱来更多的投入到基础建设上。

别说南方,就算是北方好多偏远一点儿的山区,还是不通公路。

甚至在云贵那些地方的山里面,好多人还以为京城里面的皇帝仍然姓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么大的大明,发达程度完全不同。

在北方的辽东,因为是大明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方,现在城市里面差不多已经是家家能用上电灯。

可在遥远的云贵高原,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灯到底是个啥。

发展的不平均,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础建设决定的。

就好像辽东那些通了公路的农村,每年的粮食产出之后,就会由大卡车将粮食运送到粮仓。

农民们收到了官府拍给的粮款,就会去城里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给闺女添一条花裙子,给老婆买条好看的围巾。

又或者是给自己弄二斤上好的老白干,回家之后就着花生美美的喝一顿,然后就扛着自己的家伙事去城里做工。

或者做木匠,又或者做瓦匠,实在不成做点儿别的什么活计,反正去城里要做工几个月,不然就只能在自家炕头上三饱一倒的猫冬。

云贵高原上就不一样了,天无二日晴地无三尺平,土地里面刨食,本来就是种一葫芦收两瓢的事情。

唯一能让这地方富起来的,就是地下各种各样的矿藏。

可地下的矿藏不缺人手往外挖,也不缺一掷千金的买家。

但是却缺少能够将这些矿藏运送出来的基础设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东之虎 最新章节第二百零七章,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32/232318/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