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困局(1/2)

作品:《我在大宋搞山寨

出得谭木匠处后,宋杰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捡来的一个痴傻年少竟然是个懂物理和数学的小天才,自己正愁没有更多人来帮自己,这不是一个现成的吗,韩衡不光能在以后的机械设计上帮自己,而且还能当义务的老师,关键是人家能够用这个时代的人能听懂的形式去教授。

宋杰在之前不是没有考虑过培养人才,甚至动起自己教学生的念头,但考虑自己也就一个高中毕业,对于基础数理化能记起一部分,但是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自己就抓瞎了,总不能教人如何山寨吧,所以宋家的孩童都在宋杰办的族学中读书,请了几名本地和淄川城中的教书先生来给他们上课。

教授的内容也是传统的《千字文》、《百家姓》《蒙童训》,大一点的增加了《书义》、《诗义》、《周礼义》、这些都是故宋时便颁布的教科书。

尽管大宋王朝已经是封建王朝中识字率最高的朝代,没有之一,许多地方都由士大夫出钱办有义学,但普通百姓忙于生计,就能写写自己的名字,最多能认识数百个常用字,读书还是富裕阶层的特权。

教育市场化在故宋时已经盛行,繁荣的文化来自于经济的繁盛和较大的人口基数。

但北方地区被金人占领后,许多义学停办,族学、县学、州学成为主要教育的途径。

无论哪朝哪代,读书的最大目的还是能够做官,现在宋杰只是一方义军,大兴教育首先要让政权稳固下来。

宋杰在走回书房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正巧碰上前来汇报的李康,他是李家村的人,宋杰记得之前和他一起来宋家的还有不少孩童,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尚在襁褓便问道:“石头,咱们宋家那些孩童现在都是宋家族学里上课吗?”

李康想了想,说道:“是的,郡公怎么突然关心起族学之事?”

“嗯,就是问问,对了,颜神城中孩童都是在哪里读书?”宋杰又问道。

“这个……小的还真不知道,似乎是义学中吧,不过得让小的去打听打听。”李康一脸茫然的答道。

“呵呵……你一个青衣卫副指挥使,跑去打听这个干嘛,等下我去问问丁官人就好,对了,你找我何事。”宋杰笑了笑说道。

“哦,刚才接到奏报,赵家军野战败了,现在已退回益州城内,郡公,现在情况似乎不妙啊。”李康这才想起此行来找宋杰要说的正事。

“败了?为何?不是又支援他们五百火枪了吗,怎么就败了?”宋杰不解道。

“我们的人来报是赵家军后方自乱了阵脚,被徐文抓住了机会,至于为何会如此,还得问问白家才知道,不过似乎白家商帮的人也被困在了益都城中,现在也传不出来消息。”李康解释道。

“自乱阵脚?赵开山带兵一向严谨,怎么会出现这种事,你再派人去监视,每日都要把益都府的消息送与我知道。”宋杰吩咐道。

“是。”李康领命退下。

“德安兄,去请梁公和我岳父他们,就说有要事相商。”待李康走后,宋杰想了想便对一旁的赵廉说道。

作为宋杰的长书记,他每日都会早早到宋杰的书房等候。

一刻钟后,梁尚君、晁克己、葛辉和丁平等人便到了,宋杰转述了李康带来的消息,并询问诸人对策。

“这赵家军怎么回事,两军对垒居然自乱阵脚,赵开山搞什么鬼。”晁克己听后不由得抱怨道。

“郡公,现在我们应当静观其变的好,最好是退守颜神城,以防徐文与完颜元宜等人合兵攻打我们。”梁尚君此时也没什么主意,提出了最为谨慎的意见。

丁平也赞同梁尚君的提议,让宋家军退守颜神城,这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办法。

就连晁克己也倾向于退守。

“现在我们的军火工坊无法开工,火枪生产也停滞下来,还必须保证沂源的安全,收缩兵力是最有效的办法。”晁克己说道。

“郡公,现在北面和西面皆有大军,虽然之前打退了完颜昂和完颜元宜的进攻,但现在他们龟缩在邹平和长山城内,我们只有九千兵马机动,攻占哪一座城都会引来另一边的救援,还不如退回来,守住颜神和沂源,保存实力。”葛辉也说道。

宋杰听着众人一面倒的退守意见,心头也是憋屈不已,一直盯着地图默然不语,现在无论是赵家军还是颜神城都陷入了困局,滨州和棣州的赵初兰也被耶律湛的十万大军困住,也是指望不上。

各地义军显然无法去救援益都,他们需要应付本州的镇防军,抽调兵力恐怕地盘不保。

“我们派兵袭扰益都城外的徐文大军,助赵开山脱险。”宋杰想了许久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可啊郡公,徐文可是有二十万大军。”梁尚君惊呼道。

其余人也吃惊的看向宋杰,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

宋杰看了众人一眼轻叹道:“当初我们举起义旗,也是因为有赵家军这棵大树,即便是后来不能依靠,对于金廷来说他还是大树,所谓树大招风,我们才能安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大宋搞山寨 最新章节第九十四章 困局,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35/2353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