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哪个是易青?(1/2)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下午再开会的时候,易青还准备缩在那个角落,结果被眼尖的王台长一眼给瞅见了,还没等他坐下,就被人给“请”到了前面。

这是要把小爷拢在火上烤啊!

屁股还没等粘上椅子,易青就感觉到周围飞过来一堆诧异的目光,立刻感觉头皮发麻。

唉~~~~~~~~

众人入场,还是一大帮人,端着茶水的,点着烟的,还有几个妇女躲在最后排偷偷的打毛活,顺便偷偷的交流心得。

“王姐!你这个花是怎么织出来的,也教教我呗!”

易青耳朵灵,听得清清楚楚,这会开着有什么意思,嘴上说着集思广益,可是到最后还不是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

这么一大帮人凑在一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最后证明这件事是经过了民主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后才决定的。

“安静,都安静一下,下面咱们接着开会,还是请王台长来讲话!”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喝茶时的吸溜吸溜声,这水忒热了。

王台长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上午的时候,我已经~~~~~~~~~”

又是长篇大论,易青听着犯困,他实在是不能理解,京台办个春晚,怎么就能和国际形势扯上关系,还以此为论点,大说特说的。

没个卵用,干脆也就不听了。

他莫名其妙的被冠上了一个晚会策划的职衔,哪怕是被抓壮丁,可既然都给抓住了,易青也就不想光是混个名头,总归要干点儿什么。

如果让他从无到有策划一场晚会,而且是春晚这么大的命题,易青肯定做不好,不过不要紧,他前世看过那么多年春晚,一开始是期待着看,后来是边骂边看,可不管怎么看,每年到了那个时候,身体就跟不受控制一样,会老老实实的坐在电视机前,等着那几个主持人蹦出来说上一声:新年好!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哪怕最厉害的嘴炮,每年看过春晚之后,骂的再凶,可还是每年不落的看,事实上,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就跟过年贴春联一样,没啥实际意义,可就是少不了。

尽管后来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甚至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

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

春晚作为亿万中国人,华人华侨们共同瞩目的电视节目,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

比如当下,国人的生活水平仅处于刚刚解决温饱水平的地步,尚无余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提升。

因而,春晚作为覆盖面最广的电视节目,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随着央视在1983年开启这个项目,除夕之夜全家共同看春晚就成了一个必备的项目。

从此之后,看春晚就成了春节的习俗之一,而且春节有着守岁的习俗,春晚就成了一家人守岁过程中的娱乐方式之一,并且一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只是后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春节假期就变得不仅仅是春节,还有假期。

对于许多人而言,一些该有的拜年等春节活动还是可以有,但假期的放松特质也必须要有。

而对于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人而言,这个长假不仅仅是一起打打牌、摆摆龙门阵、看看春晚,更想要的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差异化的需求很显然就分流了一部分春晚观众。

除此之外,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也让春晚依靠央视这种“从一到多”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生一代更愿意参与其中,而不愿意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当然,从手机短信参与到后来的各种摇一摇、扫码等方式,春晚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传统传播渠道的影响力正在衰退。

而另一方面,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今年的春晚不好看,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其中,固然有人们注意力转移的因素,但春晚内容制作可能也是越来越不走心了。春节本来应该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一个喜庆的节日,也是一个怀旧的节日。

在节目设置上,本就应该围绕着这些主题来进行。但后来的春晚似乎越来越流行风了,请来一堆所谓的明星大腕来助阵,歌舞越来越多,传统的惹人乐不停的节目越来越少,简直就变成了一场场演唱会,而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舞台。

京台要办春晚的话,这些首先都是要避免的,就比如上午还会的时候,甚至有人提出把中央交响乐团请来,直接办一场音乐会。

真要是这么干的话,易青就只有一句话:等着大年初一向全京城人民谢罪吧!

至于还有人提出把芭蕾舞团请来跳天鹅湖,这个就更扯淡了,国内的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娱之黄金年代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章 哪个是易青?,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40/2407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