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谁入地狱(2/3)

作品:《叩问仙道

东行,飞升则罢,若飞升不成,便陨于归墟,会将所见所得留于岱舆仙山,后人若侥幸成就化神,承继吾等遗愿,再开天门,是以不必留魂灯。”

说着,行济大师忍不住抬头看了秦桑一眼。

秦桑默然。

不成功便成仁。

三人东渡,就没想过回头。

莫行道因傀儡被看中,也随行同去,所以是三人。

秦桑拿起另一枚玉简,里面是和归墟有关的内容。

行济大师说的天门,便是鬼母口中的道标,修士经道标飞升大千世界,是以称之为天门。

东海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入得归墟深处,可见一条黑潮浊流,奔流浩浩,不知何处发源又不知流往何方,天门便藏于其间。

岱舆仙山则是归墟中的一座仙岛。

此岛殊为奇异,归墟中的危险远非风暴带可比,能在风暴带保留至今的避难所,若落于归墟,不久便会倾覆。

只见归墟有凶兽游曳、无尽之水,不见洞天福地,却有这么一座仙山,孤悬此间,迄今安然无恙。

不知在多少万年前,此界修士发现岱舆仙山,岱舆仙山孤悬归墟,位置万载不易,可惜不适合修行,作为暂时的歇息之所。

秦桑现在拿的这枚玉简里,都是较为笼统的文字,并没有归墟内部详细介绍。

他现在最想要的是飞升之路,也就是抵达天门的安全路线,和历代先贤们在归墟的所见所得。

这些都是宝贵经验。

但玉简中并没有,只标明了岱舆仙山的位置。

因为这些都在岱舆仙山里。

起初,飞升路上危险重重,九死一生,历代先贤将所见所得铭刻仙山,指引后人,后人承先辈遗泽,再指引后来人,那条安全的飞升之路就是这么一代代积累,开辟出来的。

寻得岱舆仙山,即可找到飞升之路。

慧光圣者他们正是要闯这条路。

秦桑将玉简里的内容仔细记下。

其实,在妖族内乱结束后,他已经从妖族那里得到类似的信息。

对化神修士而言,此界是囚笼,妖族圣王亦然,飞升上界是两族修行者共同的追求,不吝交流,所以内容大同小异。

‘嗒嗒嗒……’

秦桑手指轻轻点着玉简,思索着什么。

他不开口,三位高僧也不敢发问。

无量殿内寂无人声。

秦桑想的自然是飞升之事。

不知慧光圣者他们现在如何了,能在归墟做到什么地步。

两族化神,化神级傀儡,加上已经诞生魔灵的中州第一灵宝五行冕,他们一行的实力堪称恐怖。

感知到天道魔音,秦桑便猜出五行冕有异。

方才询问行济大师,果然不出所料,当年作乱的是古魔,又不仅仅是古魔。在帝授山设局的坤道竟是灵宝的魔灵,和古魔融合,受到天道魔音冲击,灵智被疯狂取代,无法交流。

这一行人即便陨落在归墟,应该也能留下一些经验,自己日后进入岱舆仙山便能见分晓。

如果去得早,说不定还有人活着。

秦桑思及自身,化神之后才刚巩固修为,还没来得及修炼。纵然在天变之前,化神修士也要苦修一阵,进无可进再考虑飞升,现在归墟肯定更危险。

早日东行,修为不够。

动身太晚,势单力孤。

着实令人难以抉择!

秦桑轻叹,弹指将玉简送还,沉吟问道:“二位道友向贫道讨去镇灵香配方,也是想推演出药效更高的上乘镇灵香吧?炼成了几支,可曾留下,拿来我看看。”

听闻秦桑有此一问,行忍二僧皆眼神一亮。

他们敏锐发觉秦桑口中的那个‘也’字。

自从秦桑现身,他们一直有一个疑问,此人究竟怎么渡过的心魔劫?

听秦桑的语气,天道魔音并没有消失。

秦桑不主动告知,他们不便直言相问,简直要抓耳挠腮。

他们心知,秦桑背负被妖族圣王追杀的可怕压力,还能这么快化神,心性绝对是一等一的。但慧光圣者说过,心魔劫不是心性好就能渡过的,必有依仗。

他们记得,秦桑的身外化身在禅院时便曾钻研炼丹术,经常向炼丹宗师请教。

难道,这位秦真君也和师伯的想法不谋而合,突破化神之前便开始推演,并且成功炼制出上乘镇灵香,误打误撞渡过心魔劫?

只愿上乘镇灵香有效,他们也有一线生机!

秦桑有命,行济大师不敢拒绝,起身告了声罪。

秦桑道:“我随你同去。”

行济大师默然停下,对行忍二僧道:“你们也来。”

出了无量殿,来到甘露禅院一处禁地,秦桑看着行济大师取出一个玉匣,打开便有碧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叩问仙道 最新章节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谁入地狱,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48/248958/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