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人前显圣(2/3)

作品:《叩问仙道

辛,或者传承道庭法咒,秦桑固然会收获颇丰,却要被迫改变计划了。

秦桑沉定心神,凝神观察。

用各种手段都看不清字迹,不过秦桑渐渐发现了这页纸的不寻常之处。

「果然!」

秦桑神色微微一松,露出笑容。

他终于确定了,这页雷纸并非单纯用来记录的纸张,而是符咒力量的具现。

不出所料,这不是箓坛,而是用来行法的法坛。

这道符咒,比五雷使院印中的任何一道三阶神符都更加玄妙。

当是一道四阶神符!

四阶神符,在道庭之中,对应的可是河图法位,合体期修士!

「不知是哪一道四阶神符?」

秦桑心中无比期待。

要等坛阵复原,方知神符全貌。

秦桑迫不及待,开始全力修复主坛。

与此同时。

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太乙、雒侯、灵蚀、桂侯,秦桑座下四大化神,各领一队妖兵,分别选取一座分坛,坐镇四方。

它们一边参悟坛阵,辅助秦桑,一边操练妖兵,传授它们雷火道法。

……

山下已是乱世。

燕国收服边境小国,立刻出其不意,对祁国展开反击,迫使祁国损兵折将。

祁国偷鸡不成蚀把米,连连退兵,最后被燕国吞掉两州之地,勉强稳住阵脚。

与此同时,大梁国三皇子夺嫡失利,投奔燕国,主动向燕国国君称臣,上书请求燕国出兵,助他驱逐乱臣贼子。

奉命下凡,辅佐大梁三皇子的修仙者名为兆都,也是一名筑基修士。

主公失利,他便随之加入燕国,听从玉朗号令。

获取大义名分,燕国遂出兵大梁。

兆都和陶誊领兵做先锋,不过燕国国内局势已定,无须玉朗亲自坐镇。

燕国国君敕封玉朗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亲帅三军。

多年以来,玉朗在燕国的威望无人能及,大军顿时士气大振。

燕国蓄谋已久,进入大梁国境,立刻打出三皇子的旗号,趁大梁国刚经历内乱,局势不

稳,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短短一个月便连克三州,兵锋直至大梁国都。

一时间,大梁国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眼看胜利在望,却有密信传来,大梁国新君竟修书祁国,引祁国大军南下,两国合兵一处,准备共克燕国。

只不过,究竟是驱虎吞狼,还是一场瓜分盛宴,尚未可知。

玉朗等人召齐将帅,商议之后,决定继续进兵。

终于,三方大军在大梁国黄州相遇。

黄州,距离大梁国都不足五百里,黄州境内有大江名杜江。

一旦大军渡江,便能长驱直入,直至国都,大梁再无天险可依。

对大梁国而言,这就是最后一场决战。

秋风萧瑟。

江面上船帆如林。

大江两岸,肃杀之气冲天,黑压压的大军,一眼望不到边际。

杜江西岸,建起一座高耸的船楼。

一队兵将登上船楼,领头的正是玉朗、陶誊和兆都。

玉朗不着甲胄,穿一袭白衫,腰间佩剑,如一员儒将。

陶誊和兆都皆为军中大将,盔甲齐全,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众人登上船楼,江面上的景象尽收眼底。

燕国大军正热火朝天忙碌着,建造渡船、搭建浮桥,为接下来的渡江之战做准备。

大江东岸,敌军亦不甘示弱,船帆连绵,陆地上忙着修筑工事。

「接下来,须是一场苦战。」

玉朗轻叹。

燕国连战连胜,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可战争越多,伤亡就更多。

这和他们下山入世的初衷是相悖的,却无可奈何。

他们已经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了。

这些年,玉朗和陶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一次也不敢输。

只有不断获胜,尽快结束战争,才能终止苦难。

陶誊心有戚戚。

兆都却没有多少触动,在他看来,凡人不过是他争取进身之阶的筹码。

上一次输了,只能屈居人下,听从号令。

以后,最大的功劳和他无缘,只能期待他没跟错人,玉朗可堪大任。

凡人死伤再多,与他何干?

入世的修仙者,大部分人的心态,和兆都是一样的。

「明日风和日丽,正是渡江之时!」

玉朗观察天象,旋即神情肃穆,平视东方,手握剑柄,沉声下令。

「末将遵命!」

所有将领齐齐应命。

不料,玉朗话音未落,大江东岸,敌军大营之中,忽然传出尖利的破空声。

便见一道灰芒,飞出敌军大帐,迅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叩问仙道 最新章节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人前显圣,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48/248958/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