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仁政大旗(3/3)

作品:《夺鼎1617

兵制度之后,然后家丁又成了各部战斗力核心,和将领们邀功的王牌和逃命的盾牌。在这个过程中,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他们用脧削所得,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这就决定了他们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时摩擦甚多,平日里都是动辄鼓噪、索饷、哗变,战时更不可能做到上下齐心。戴笠曾经指出,明朝边将“一万额兵,止有六千,以四千为交际、自给、养家丁之用。沿袭既久,惟仗家丁以护遁、冒功,而视彼六千为弃物。弃物多而家丁少,终不能以御敌。”将领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采取了自养家丁的办法。他们把克扣来的钱财拿出一部分,豢养一小批经过挑选的士兵,给予较好的生活待遇和马匹器械等装备。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家丁》条说:“今西北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将领即便革职离任,家丁也依旧由他们带回原籍供养。

既然是大家都在这么干,那么,就大家一起来扛吧!

但是,虽然大家都清楚,咱们这么干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检查,保住能够合法的半合法的继续喝兵血的权益。但是,就像是官绅大户们组织暴力抗法,暴力抗税然后还要写个《五人墓碑记》一样,刘泽清也为了这场抗拒点验校阅的行为,好好的琢磨一下名号。

不光是要有一面光鲜的旗号在手,还要尽可能的联络盟友,扩大声势。

“这个自然。如今大明各处百姓官绅,苦新政而不敢言。伯爷不妨和其他几位爵帅一道,登高一呼,请朝廷念天下百姓疾苦,行仁政方才是中兴大计。若是打出仁政的大义名号来,不光是爵帅部下所为名正言顺,便是驻节扬州的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大人也会对伯爷的作为表示支持的!”

“伍先生果然是算无遗策,才智无双!”李化鲸在一边不由得钦佩的五体投地,双手向伍飞鸾伸出了大拇指。“如此一来,江北各部,在史阁部的名号下打出了请朝廷推行仁政的旗号来,梁国公的点验便是无疾而终。就算是短期内朝廷不给江北各部发粮饷,有江淮扬州各地的官绅大户,还怕他们不乐于捐输军饷军粮?”

“到那个时候,咱们就可以和朝廷,和梁国公好好的谈谈价钱,讲讲斤斗。最起码的,想要咱们和朝廷谈,是不是梁国公要给徐州、临沂的那个鹿玛红、廖冬至,还有那个伍兴,这几个南粤军的嫡系、旁系,下个命令,让他妈的他们先把狗屁的工作队给老子撤回去!把那几个州县还给老子?!”

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处事态度和眼光,勉强可以做一个军阀的刘泽清,开口便只是说了几个州县的地盘,以及如何和朝廷、梁国公讨价还价的问题。对此,早就胸有伏案的伍飞鸾,心中嗤之以鼻,但是脸上却仍旧是温文尔雅的笑容。

“伯爷,此言谬矣!我等皆为大明臣子,身受君恩,自当报效皇恩。特别是伯爷您,又是朝廷大员,又是国公爵帅的部下,更是应当好生为他分忧才是。”

“伍先生,您说,我们这些给国公他老人家做下属的,该如何分忧?”李化鲸听出了伍飞鸾话里面皮里阳秋,暗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我们向朝廷提出的仁政,自然是要将梁国公和马首辅在江南各处推行的新政,更进一步。请他们二位答应,在江北各处推行!”

刘泽清能够从一个屡战屡败,望敌而逃的军官,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别的本事不敢说,这听风看色的本事,却是一流的。他眼珠转了两圈,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先生的意思,某家明白了。某家这便写信,命人往扬州李成栋处,庐州刘良佐、安庆黄闯子等处去送信!”

“如此便有劳伯爷了!学生也可以有一路人马为伯爷分忧。学生这便回去,请门下弟子柳元庆往开封府走上一遭。也好为各位伯爷、各位将军,寻来一路援兵助力!”
本章已完成! 夺鼎1617 最新章节第六百九十六章 仁政大旗,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6/2622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