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古来恩遇无堪比,重臣议取二十年(1/2)

作品:《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

京师没什么动静,越王继续在草庐过夜,诸王在府中闭关,赶到京师的诸王们没有敢公然勾结京官的。

但前首辅杨廷和有些不安,根据西军的侦察杨廷和有致仕的心思。

“杨公之子杨慎今在何处?”卫央问王守仁。

王守仁也不知,杨廷和被罢免首辅之位之后其子似乎被调离翰林院了吧?

“还在翰林院,”老皇帝奇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杨慎广有才学,博闻强识士林拥戴,不当随之而罢官去职,”卫央道,“杨廷和在任,与我军多有交锋,西陲文管体系多有他安排的人手,此人有手段,有决断,若是能优渥对待,也不失为天子恩德,朝廷洪福。”

老皇帝想想就觉着为难了。

前首辅若不允许致仕,你给安排在什么位置?

“我记得,前朝也有一种对高级官员的优待,不许致仕之时,任命为军国重事同平章事,可为参谋,”卫央道,“杨一清手段激烈,我担心他在东南会有所过失,杨公有名望,当知晓这些事情以为咨询。至于杨慎我倒有个想法,陛下,我记着先帝的庙号为宪,是不是?”

“你是说,要修《宪宗实录》?”老皇帝笑道,“那简单了,杨慎才学的确很不错的,让他来做这件事,以杨廷和为首,杨慎具体执行,倒也算得上优待老臣。不过,这样一来恐怕杨廷仪的兵部右侍郎当不成了。”

“若是有才能,去江西也好,去浙江也行,若是没有才学,高其官而削其权,国朝开国至今,英烈十数代人,总得有编纂他们的故事留给后代儿孙看,”卫央建议,“更何况杨廷和的一些做法是很有必要继承的,此人位极人臣,然不恤自身,不置业,不买田,不从商,不受贿,有他在,朝臣就多了一面镜子,何况……”

他原本不了解这个人,多的是彼此交手时候的讨厌。

但这次侦察所获,令卫央大开眼界。

杨廷和罢官之后,依旧统领京师的大小官员,在短短数月内,此人安抚民众,清查冤狱,镇压地主豪强,缓和阶级矛盾,革除一部分弊政,最要紧的是,中原深秋遭遇了洪灾,流民被人组织起来意图谋反,杨廷和不动声色,强令户部开仓放粮,一面裁撤军队中的老弱,清查军队中的空头军卒,空出一大批名额,在这短短数月内为朝廷招纳新兵三万户。

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魄力,可以说杨廷和是拿着自己的脑袋评定民乱。

做完了这些,杨廷和令老卒带领新兵出京师三百里,一方面镇压流民,一方面镇压趁机兼并土地的地主豪强,虽说目的是为了给大明朝廷续命,但效果是利国利民,有利于穷苦人活下去的。

“乱民中,有当年刘六、刘七甚至于杨虎留下的人员,此次趁乱而起,却未能惊动一州一县,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卫央赞叹道,“平定流民起义而天下不知,此公有大功于社稷。”

还有这等事?

王守仁一路所见竟没察觉这个。

“没错,杨廷和在奏折中说了此事,他的出发点是担心西军出关,不过做的事情的确是好的,”老皇帝笑道,“只是没想到你能这么高看他。”

“公是公,我何必与一个老者斤斤计较。”卫央道,“故此,杨公不可致仕,他得镇压朝廷文官集团,杨慎才名显著于天下,自该有文教事让他去做。杨廷仪此人我不认识,也没听过有什么大的能力,但既然是杨廷和的胞弟,应当也有一些才学。”

“杨廷仪才学不浅,但御史弹劾他贪墨。”老皇帝一笑道,“其中两成是真,八成是假。也罢,朕即刻下诏,以杨廷和为太师,加军国重事同平章事,参与国家大事。”

这一手,反倒让群臣惊呆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宰辅也是如此,换一个宰辅尤其是首辅,三省六部也要跟着换一批人,如今他们都商量好,甚至串联好要什么人上,什么人下了,结果杨廷和这个本该致仕回老家或者居住在京师赋闲的老头儿,他居然以太师衔咨询军国重事?

贵勋们也慌了。

张懋闻之险些打翻了珍贵的玉如意,那还是英国公家传的宝物,是太宗皇帝赏赐给张家的。

“怎么会这样?”张懋揉着眉心问,“可知是何人所说?”

“能让天子言听计从者普天下还能有谁?”徐俌很恼火,“我等刚命人在京师造势,要把杨廷仪赶出兵部,让五军都督府的人过去,这一来,杨廷和虽退而不退,依旧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杨廷仪还怎么出兵部?”

内阁四个人也恼火得很,他们当然钦佩杨廷和的能力。

李东阳公开说道:“我与杨廷和,别的都敢有争一日之长短之能,唯独经邦济世我始终不如他。”

佩服归佩服,可到了宰辅这个位置上那不是个人感情能够决定的。

杨廷和不走,李东阳始终有所挟制。

“还有杨廷仪,兵部尤其辎重方面,此人掌握的很牢固,一旦他不离开,兵部恐怕,”刘大夏忧虑,“我最怕西军趁机把手伸到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笑傲江湖到大明国师 最新章节第八百六十章 古来恩遇无堪比,重臣议取二十年,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61/26152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