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振奋人心(1/2)

作品:《不战而胜

常云涛说到接下来要把书报亭的项目迅速扩张到全国的话,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很兴奋,更让他们兴奋的还在后面。

常云涛不紧不慢地继续说到:“这些还只是量的变化,接下来还要有质的变化。我们要改变整个运营模式。”

众人都不知道他什么意思,运营模式就这样,还能怎么变?

只见常云涛竖起一根手指,说到:“第一步,我们公司要变为报刊杂志在本地的物流中心,尤其是本地的日报。由我们到报社的印刷厂集中提货,由我们负责自行分发,统一与媒体结算,而这部分物流成本要支付给我们。”

报刊杂志尤其是日报,一般委托第三方运送到邮政局及分发点,然后再由分发点运送至销售点或者个人自行提取,还有一部分由邮政分送至预订客户。

现在就是两大块分开来了——书报亭与邮政系统分开,除了邮政那块的业务,其余的基本都由申江报刊发行服务公司负责分送与结算,货出印刷厂,媒体就可一概不管了。

启动这种合作方式,最大的难度就在本地日报,因为他们原有一个分送体系,现在等于要打破原来的东西,可能会牵扯到别人的利益。

在这之前,杨颖已经通过欧阳和报社接上头,而且还在红酒会所“偶遇”了几次社长,而且报社又是申江报刊发行服务公司的股东之一,这一关过了,他们已经同意了这种合作方式。

有了第一家,运作起来以后,对成本更加清楚,与其它单位洽谈底气就更足,不怕其它本地日报社不同意合作。

这个配送体系一旦建立,对那些外地周刊、月刊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以后他们在书报亭零卖的部分,只要全部交给申江报刊发行服务公司就可以了,也不用一家家去送货、退货、结算、收钱。

在座的人都是行业里的人,常云涛的话一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了,这么一变原本的业务就有利润出来了!

这么多的报刊杂志原本都是分散发送的,现在集合到一家公司来做,当然成本可以摊薄许多,这个帐谁都会算!

如果刚才他们还只是为公司的规模扩大的前景而开心,但是那个可能是总公司的事情,对上海公司、对个人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而现在则是看到明确的“钱”景啊!

现在会议室里不是兴奋而是激动了!

只有常云涛最平静,他知道这一切还只是一个开始。他微笑着一个一个看过去,心里在想,如果我把整个计划搬出来,你们又会是什么状态?

等了半天,在等待的时间了,常云涛不时地与身边的杨天,低声聊两句。

会议室里终于安静了些,常云涛清了清嗓子,开始具体的部署:“杨颖和欧阳总经理已经跟我们的股东之——报社谈好了合作的条件,运送问题也已经落实,接下来试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以把这种合作方式推荐给其它报社。而那些期刊我们也会选择性地寻找合作伙伴,与他们重新谈条件,在这之前,也已经有了几个意向性的合作单位。”

杨颖这两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这个,不过这个工作以后准备交给总公司,虽然也是由杨颖负责,但具体事情上海公司的人无需知道太多,所以,常云涛没有说的很细。

“无论我们与杂志怎么一个方式去合作,承包人的收入不可以降低,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欧阳虽然兴奋激动,本来还是有一丝担心,他原本把这当做一个半公益的项目去做,如果运营模式改变,会不会企业趋利,再去搜刮老百姓的钱?常云涛斩钉截铁的话让他的担心消失了。

“暂时,我们谈一家期刊施行一家,他们与承包户的条件不变。主流刊物都谈下来点采取保底方式试运行新的承包模式,改收入固定管理费变为重新核定各自提成比例。所点收入不足四千按四千算,差额部分我们补,试运行期限为三个月。如果方案可行,以后新的承包人一律按照新的条件去签。”

“能不能成功,管理能不能跟得上,企业、承包人、杂志报刊三方是否能够实现共赢,就要靠我们上海的公司大胆尝试,细心探索,一句话能不能成功不是靠我的主意是不是好,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虽然答应承包户收入不降低,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担心,都会算账,而且现在他们也是对常云涛充满了信心。

欧阳年纪比较大,刘锡明比较持重,公司始终缺少一种创业公司的冲劲,常云涛今天来,就是来点火的。

书报亭的项目真的启动起来,速度是关键,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必须要调动起每个人的神经,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会议后,常云涛把杨天和金一鸣留了下来。

这两年金一鸣也算过得不咸不淡。点建设要搞定各种政府衙门,杨天来了以后,他要做的事情让杨天不动神色的搞定了,他只要负责一些具体的接洽对口工作就可以了,那些吃吃喝喝拿外快的机会是少了许多,不过也不用担什么责任。

而且常云涛大幅提高了他的工资,又不限制他的自由,让他舍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战而胜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三章 振奋人心,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89/28952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