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 (1)(2/12)
作品:《女帝师》子在汴河边踏青,成为真正的一家人。我终于明白,洪氏虽然是寡妇,而我却是有妇之夫。
我决意忘掉对他的思念。于是我频频召幸驸马,终于在第二年秋天,生下我唯一的女儿。宫里很高兴,尚氏封她为柔桑亭主。
朱鸣对他的两个继女十分疼爱,尤其对次女玉机,格外优待。玉机那孩子我也很喜欢,天资聪慧,性格沉稳,于是便让她们姐妹陪伴柔桑读书。咸平九年的秋天,宫里传出消息,要选几个女官为皇子皇女的侍读。朱鸣思量了一夜,在他的凶险计划中又添了一笔。于是我与皇后裘氏约定,选玉机作为二皇子高曜的侍读。
后来事情出了纰漏,朱鸣将自己的性命也列入了这个凶险的计划之中。他被陆愚卿的酷刑折磨致死,我却只能当他是被河盗所杀。我见过他残破的遗体,我亲手在他的眼窝里放了一颗明珠,代替他被剜出的眼珠。然而时至今日,我已经不记得他死时的可怖模样,只记得——永远记得,他的眉眼是说不出的好看。
朱鸣死后,那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凶险计划,进行得格外顺利。我的侄儿高旸,只差一步便能完成长兄的夙愿,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我死而无憾。
我将呼唤着父皇与母后,呼唤着长兄长姐,慷慨流涕而死。然而有一个名字,我至死深爱的名字,唤起来最深沉,最甜蜜,我将藏在心底,永远也不会唤出口。他早已在地下等着我——或许他等待的不是我,那又有什么关系?我死后,再也不是长公主,再也不是曹氏妇,我只是一个女人,他也只是一个男人。
外面有内监说话的声音,宫里终于来人了。我扶稳了鬓边的金丝步摇,挺直了腰背,静待来人。洪氏还活着,而我——将要死去。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一
我曾以为我不必进宫,不想仍是要去。
咸平十年的秋天,父亲从谪地回京,授侍御史之职。举家入京,住进了城南的葫芦苏巷。葫芦苏巷内宽外窄,形成两进宅院,是我们苏家在京城的祖产。父亲一生不治产业,数度遭贬出京。因俸禄骤减,家用捉襟见肘。母亲纺绩种菜以维持衣食,我读书之余,亦不得不下厨操持。
母亲数次劝父亲将葫芦苏巷中的两进宅院卖掉,父亲只是不依。父亲说,祖产卖不得。母亲说,我知道你留着京中的房子,不过是还想回京去做官。父亲被说中心事,竟有些脸红。他想了想,对母亲说,你是京城人氏,小时候也曾穿金戴银,若回了京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岂不是要被你的兄嫂小瞧?我是为了你好。母亲叹了口气,也就不再争辩了。
父亲上任后家境宽裕起来,家中买了两个女仆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还为我添了一个丫头。从此家中膳食再也无需我亲自动手,偶然技痒,也只是指点那两个女仆下厨。虽说“君子远庖厨”,可相比京中的生活,我更喜欢在谪地的日子:父亲做着芝麻小官,母亲辛勤纺绩,我在读书之余也可心安理得地钻研如何用最简陋的食材炮制一顿美餐。虽然父亲母亲总是不以为然,我却将这件事冠之以孝道的名义,加之孔夫子的教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便谁也奈何不得了。然而自我回京,母亲便不准我下厨,怕我被厨下的烟灰熏坏了肌肤,又怕双手沾了凉水从此粗糙难看,嫁不得好婆家。我只好忍着。这样一来,京中的日子便无聊起来。
如此过了数月,入腊后的一天,父亲对我说,宫里的陆贵妃听说他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读过一些书,识得一些道理,想召进宫看一看,若好的话,就选作平阳公主的侍读。日子是华阳公主的满月宫宴那日。平阳公主与华阳公主,都是陆贵妃所生。
我不解,今年春天宫里不是才大张旗鼓地选过女巡吗?
父亲说,宫里出了一些变故,平阳公主的侍读女巡车舜英辞官,义阳公主的侍读女巡史易珠丁忧。
我回答,那一定是个了不得的变故,竟能波及到公主的侍读。
父亲笑了,你猜得没错,裘皇后上个月退位了。
我点点头,这个车舜英虽然作着陆贵妃的女儿的侍读,可是却巴结裘后,裘后退位,她也只好辞官了。对不对?
父亲又笑,你向来对宫里的事无甚兴趣,可是猜得却准。
我懒懒一笑,父亲,我不想进宫做官。
父亲说,现下只是召你入宫看看,并未说你一定能选上。进宫看看有什么?
我正想拒绝,母亲走了进来说,大好时机怎能放过?你若能选上平阳公主的女巡,你父亲的官也能做得久些,咱们一家也不会被你舅舅和舅母瞧不起了。说着啧了一声,微微懊恼,倘若是那位周贵妃看上了你该有多好?都说她的儿子会做太子,她将来能做皇后也说不定。你若能补上义阳公主侍读女巡的缺,只怕更风光。
我只得又说,女儿不想进宫。
母亲立刻眼泪婆娑,栽培你读书,原来枉费了这个心。我这一生处处要强,哪一点不如你舅舅?只因是个女子,总被人低看一等。好容易养下了你,也不争气……
父亲素来敬重母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帝师 最新章节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 (1),网址:https://www.dushuwo.net/296/29619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