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3/4)

作品:《走进不科学

多位历史学者共同提交的永陵定项委员会申请已通过审批,我国即将展开对明朝十三陵中嘉靖皇帝的陵寝永陵开展发掘工作.......】

看着这条新闻,翁同不由摸了摸下巴。

作为整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实际上不需要这条新闻告知,翁同便早就知道了很多未曾公布的秘密。

眼下令翁同有些意外的是.....

这份公告来的略有些快。

毕竟他从拿到许可书到现在,也就过了四五天的时间。

按照正常流程,此时项目还在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流程才对。

想要向社会面公示,最少也还要一周左右。

当然了。

这个念头持续时间倒是不长,转瞬即逝。

毕竟永陵位于燕京附近,流程上不用像其他项目那样走省、市的流程,所以快点倒也不足为奇。

而在这条微博的下方,有一位用户留了个言:

【听说这次挖掘项目是金陵大学协作申请下来的,顺带一提,上一个参与帝王陵寝的高校叫做中科大,陵墓叫做定陵,笑】。

这条留言的发布者是个个人账号,不过认证栏上则写着某考古杂志的供稿人,看起来也是个业内人士。

难怪台下的那位学生会问这个问题.....

随后翁同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台下的那位学生说道:

“这位同学,如你所见,永陵的挖掘立项书已经过了审,金陵大学也确实是申请方之一。”

“不过至于咱们学校是不是唯一的参与单位,参与的程度又有多深,这我就暂时没法告诉你准确答桉了。”

翁同说的也是实话。

新社历来是官方喉舌,它在这时候发表立项消息,就代表立项书要不了多久就会正式公布——说不定这时候就已经铺在官网了。

而立项书一旦公布,金陵大学是申请方的事实自然也无法掩藏。

所以这时候遮遮掩掩,还不如爽快的承认。

反正又不是什么详细的秘密。

至于后半句话嘛.......

金陵大学的参与程度他确实也不了解。

是整个考古系、半个考古系还是抽调个别人手,这都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台下的男生显然也很清楚这点,因此他又换了个话题:

“那么翁导,永陵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始挖掘呀?”

“正式挖掘?”

听到这个字眼,翁同脸色再次严峻了不少:

“那恐怕要一段时间了,去年最后阶段的几堂课,我们上的就是考古挖掘的相关内容。”

“所以大家应该都知道,从立项书过审到项目开始挖掘,普遍需要很长的耗时。”

“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墓室结构探测,现如今的遥感技术只能测绘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大概样貌。”

“也就是某些坑位里有没有积水、室内有没有明显的坍塌等等。”

“至于风险类的问题——比如某个墓室预先存在结构缺陷,一旦开门结构就会失去支撑从而塌方这种情况,我们是很难预先得知的。”

“室内结构探测不清楚,具体的施工方案就难以锤定,考虑到定陵的例子在前....说不定要个一两年都有可能。”

翁同的这番话说完。

台下再次响起了一阵议论声,众人看起来对这个时间跨度有些失落。

不过很快。

那位男生便又举起了手,眼中露出了一丝好奇:

“翁导,那么按您的说法,如果咱们能够完整探测出墓室内部的情况,是不是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挖掘?”

翁同点了点头,但很快又叹息一声,解释道:

“可以这样说,在一项大型挖掘项目中,结构探测往往会占用70%甚至80%的耗时。”

“比如甘肃市南左新石器时代遗址,2107年立项,探测考察花了快四年时间——当然其中有那啥的原因,总之直到2021年才正式开始挖掘。”

“挖掘正式开始后第六天,就有不少白色堆纹陶和朱砂彩绘陶出土了。”

说着翁同似乎也来了兴致,拿起水杯抿了一口,又继续说道:

“还有离咱们金陵就八十多公里的镇江,那地方大家都熟悉吧?我记得还有不少同学就是镇江人。”

“镇江那儿有座五洲山,山上有座苏颂墓,是给宋朝时一位叫苏颂的宰相设立的。”

“那座也是从19年就开始立项了,但因为探测技术有限,一直到现在都没开展挖掘工作。”

“墓室内部的结构探测,可以说是限制考古挖掘的一个壁垒级难题,苏颂墓如此,永陵也是如此。”

“倘若永陵的内部构造能够清晰被探测出来,那么只要让那些工程师掉一些头发,两个晚上不到或许就能得出相关方案了。”

“算上论证、设备进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四百八十一章 即将开启的永陵,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08/30813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