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坍塌的墓道(2/3)

作品:《走进不科学

面也铺满砖石,坚固结实,形体大多比较方正。越是等级高的建筑,台基也越为显著、高大。

当然了。

有些小门小户也喜欢使用台基。

不过普通家庭的台基大多是用泥土所制,用以扩充门楣,也就是所谓的当地声望值+10。所以这种泥台上的楣木呢,也被称之为基泥台楣。

像永陵这类的皇陵地基则要正式很多,具体的基地如何修筑都是有专门的要求的。

比如说宋代编纂有《营造法式》,清代编纂有《工程做法则例》,其中都很详细的介绍了皇陵的台基构造。

一般情况下。

皇陵的台基会设有一级一级的不规则阶石。称为「踏跺」。「踏跺」的下方则是夯筑基础。

这类基础的选材一般是粘性或砂性土,夯筑基础与「踏跺」组成了所谓的砌筑结构。砌筑结构的再下方,便是天然石基础。

也就是使用自然岩石作为基槽扩充建筑的承载效果,技术力上相对要高出很多,同时也是台基最关键的位置。

眼下从永陵的构造上来看。

永陵的这部分设计倒是比较完整的沿袭了明朝的祖制,没有惨遭嘉靖的「毒手'。随后翁同想了想,轻轻「欸」了一声,对张子昂道:

「老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当初洗砚池晋墓的台基结构,似乎也是这种分布吧?」

张子昂点了点头:

「没错。」

或许是考虑到现场还有几位外行人的缘故。

张子昂在回答完翁同的问题后,又对潘院士与徐云等人介绍道:

「潘院士,老翁所说的洗砚池晋墓,是指洗砚池街王羲之故居地下发现的两座晋代大墓。」「其中二号墓史上曾被盗掘,出土文物较少。」

「不过一号墓保存完整,2003年的时候出土随葬品250多件,其中有七件国家一级文物。」「王羲之?」

听张子昂这么一说,徐云眉头一掀,带着些许不确定问道:

「张院士,你说的这个墓穴,就是那个墓主人高度疑似司马觐的晋墓吗?」张子昂微微一笑,肯定道:

「对,就是那座墓。」徐云这才心下了然。

虽然他不是历史方面的专家,但记忆力还是不错的。

16年那会儿有关洗砚池晋墓墓主人的检测结果曾经上过热搜,还引发过一次关于所谓华夏'正统'的争论。

所以这事儿徐云倒是确实有点印象。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

当时考古队在两座洗砚池晋墓中一共发现了五具尸体,其中一号墓的三位墓主人均为未成年人,二号墓则有着一男一女两具骸骨。

其中男性成年人的检测结果,公布在了2016年的考古报告《洗砚池晋墓》中:

此人可能是琅琊武王司马伸的长子司马觐,经过检测,染色体属于3南支—3880+948+。所以当时有关父系染色体的事儿还闹上过热搜,一群人吵得不可开交。

比如说姬周贵族的y染色体单倍群北支,殷商是系南支等等

而就在徐云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潘院士考虑的显然要更实际一些,只见他对张子昂问道:「既然如此张院士,这是不是代表着永陵地基的挖掘工作其实是有案例可以参考的?」

「洗砚池晋墓的挖掘时间在2003年,当时的技术手段都能顺利挖开地基,咱们现在应该更容易才是吧?」

张子昂略微点了点头,不过脸上的表情却依旧很凝重:

「如果单纯从地基也就是地面下方三到四米的区间来说,挖掘经验确实有先例可循。」「也就是我们有能力在不对宝城进行大规模破坏的情况下,打通上层的这块区域,但是」张子昂说完沉默片刻,再次伸手在显像板的区域上一划:

「但是根据重力梯度仪的探测结果,地基之下通往地宫的墓道此时已经全部垮塌了。」

潘院士顿时一愣:

「什么?墓道塌了?」

张子昂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叹息道:

「通过梯度阴影差的解析结果判断,应该是因为土层松动加上洪涝时期涌入了过量的水,导致整个墓道超限坍塌。」

「这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情况,毕竟在此之前我们对下层铜殿的存在毫无了解,整个土层的预设计都是按照定陵地宫进行模拟的。」

张子昂的这番话还真不是推脱。

即便是徐云这个知道永陵内存放着《永乐大典》的人,在重力梯度仪出结果之前都猜不到会是眼下这么个局面:

嘉靖先挖了个坑把「盒子」埋了下去,然后再填土修出了九殿地宫。诚然。

下层铜殿的占地面积很小,除了后殿之外,上层九殿地宫有相当部分区域的上方土层是没被挖掘过的。

但问题是

根据明代礼制,墓道所在的区域必须在后殿的右侧。

也就是无论墓道怎么弯曲,它势必都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章 坍塌的墓道,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08/30813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