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3/6)

作品:《走进不科学

——友情提示,这位大老真不叫何作麻......

当时何祚庥院士为了这两根进口香烟,愣是通宵了四天计算出了轻核模型3分支的次链峰值。

要知道。

海对面为了解决这个数值,前后花了足足三万美刀呢。

加之徐云此时刚从烧伤中恢复,身体对于西瓜这类水果有着自发的渴求欲。

因此很快。

徐云还是决定‘屈服’于孙俊人,干脆利落的一点头:

“行吧,孙工,您有什么话尽管说便是。”

“如果我能给出答桉,我一定尽力回答您。”

孙俊人就等着这句话呢。

闻言立马将小碗朝乔彩虹手里一塞,顺手拉了把椅子就坐到了徐云身边:

“其实真没啥事儿....就是我个人的好奇心吧,单纯想和你聊聊你对雷达发展的看法。”

“你这不是拿出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嘛,我就寻思着说不定你对雷达有啥新见解。”

“韩立同志,你觉得雷达今后还有发展前景吗?”

听到孙俊人的这个问题。

徐云顿时眉头一扬。

巧了。

原本他还寻思着啥时候和孙俊人提这一嘴呢,没想到孙俊人自己送上了门。

要知道。

这种雷达行业的趋势,可不同于此前说过的舰载机雷达那样的单一品类。

这类‘大势’涉及到的领域很多很多,所以徐云原本就打算找机会和孙俊人提上一嘴来着。

毕竟这年头国产雷达是真的摸着石头过河,在很长的时间里还停滞了好些年——这里的停滞原因和时代背景没关系,而是兔子们确实走错了路。

比如被后世军迷疯狂吐槽的火控雷达的液压驱动,具体比较敏感就不多赘述了。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

从后世的眼光看来。

雷达的发展时期其实很好划分,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基础。

这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

诞生和发展初期、

大发展时期、

现代雷达时期。

诞生和发展初期自然就是二战期间。

这个时期主要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轰炸、空对空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大发展时期则是在二战以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后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新型雷达就很多了。

例如合成孔径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

至于现代雷达时期自然就是2023年前后,目前的雷达功能早已超出了“无线电探测和测距”的范畴,逐渐开始进入了城市化情景。

比如说智慧城市就是一种代表。

这些趋势阶段性都很鲜明,描述起来并不复杂。

于是徐云很快组织了一番语言,思索片刻,对孙俊人说道:

“孙工,在我看来,雷达研发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现在的发展远远没有到头。”

孙俊人眉头一扬,表情并没有太大变化:

“哦?怎么说?”

徐云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说道:

“您应该知道,现有雷达的职能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探测到目标,并给出其在空间的距离和角度位置。”

“例如目标距离我们114.514公里,角度东北34度等等。”

“但在我看来,这这种职能远远没有发掘出雷达的实用价值。”

“我认为一套真正成熟的雷达系统,应该能对测量目标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比如说雷达已经确定所检测到的目标是飞机,则要进一步精细分类以确定其具体型号。”

“例如是小型或大型喷气机、小型或大型螺旋桨飞机、直升机或导弹等等。”

孙俊人沉默片刻,眼中露出了一丝茫然:

“很美的画面,但是......韩立同志,这真的有可能吗?”

韩立所说的情形孙俊人并不陌生,这其实就是雷达设计之初的完全体构想。

但问题是.....

科研不是科幻,不是说你想到某个情景就有能力去实现的。

好比后世的曲率引擎。

各种度规...也就是解都给你搞出来了,但是依旧八字没一撇...不,连万分之一撇都没呢。

现在的雷达是什么情况呢?

差不多就是大家电影里头看到的那种:

仪表盘有根线跟小彩旗似的转啊转,然后显示出一个小点,再接着就没了。

因此在听到徐云所说的描述后。

孙俊人并没有太过惊喜,而是有些迷茫。

他寻求的不是一个科幻般的方向,而是希望能看到实现的可能——不一定要详细的原理,但是一些技术思路总得有吧?

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一位熟人(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08/30813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