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纯血国产交换膜(3/4)

作品:《走进不科学

承宗似乎也被自己的回忆勾起了些许怒火,只见他逐渐握起了拳头:

“在检查出金属数位器被下了黑手的那天晚上,我们厂子里所有人都没睡好觉,厂子里一位叫做王弘毅的老师傅甚至咳了一大口血。”

“后来组织上下达了自主研发甲种分离膜元件的指示,于是我们重新调整了方向,开始公关起了金属数位器。”

“接着在吴自良同志的协助下,我们在上个月突破了金属数位器的原理,并且重新计算了推导了表征参数和化学位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终我们发现超滤、微滤等多孔膜的分离精度虽然较低,但在修改了压力支撑角后却能改变它的膜通量。”

压力支撑角?

听到这个词。

台下的徐云先是微微一怔,旋即便眼前一亮。

杨承宗的这番说法从专业知识方面解释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不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兔子们进口金属数位器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内没有足够精度的工艺水平,而且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补足短板。

而杨承宗他们的新思路呢。

就是在精度方面稍退一步,结构方面选择加强。

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结构的叠加需要支出额外的一笔成本,同时成品率必然也要下滑一大截——原本可能成品率是10%,这种叠加法只能有2%。

但是别忘了

杨承宗他们的背后并不是某家企业,而是整个国家!

就像后世有些航母配件一样,你如果说批量生产那咱们可能确实暂时没那水平,可如果不考虑成本,那么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目前的兔子们虽然财力依旧不足,负担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

但无论如何,至少要比精度这个天堑级别的关卡要好多了。

而介绍到这里之后,剩下的内容徐云便也猜到了。

只见杨承宗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于是给予这个思路,我们厂又经过一月的研发与调制,终于生产出了一款全新的甲种分离膜元件!”

“这种甲种分离膜元件的长宽分别是1厘米,厚度3厘米——长宽和原本的交换膜区别不大,但厚度却是原先的5倍以上。”

“受限于这种厚度,我们提炼的浓缩铀效率也只有原先的30%,但是提炼出来的浓缩铀丰度则可以达到”

“8%。”

嘶——

这个数字刚一出口。

徐云的耳边便清晰的响起了李觉的吸气声。

当然了。

这一次李觉还真不是不懂装懂,作为221基地的负责人和九院院长,他对于浓缩铀的概念还是很了解的。

天然铀矿的铀含量一般是7%,丰度达到80%则是高浓度铀,超过90%便是武器级也就是可以用来核爆的铀丰度。

8%的铀丰度虽然算不上极纯,但用来做原子弹还是绰绰有余的。

例如海对面目前的铀丰度一般是5%,毛熊也是同一量级。

但往下的高卢和英国却只有5%和3%,也就是杨承宗他们搞出的分离膜元件提炼出来的铀丰度甚至要比高卢和英国还高。

虽然付出的代价也很重就是了

随后杨承宗身边的钱皋韵也站起了身,说道:

“各位同志,原子能所在上周已经进行了一次浓缩铀的试提炼,分离出来的铀丰度确实都在8%以上,有几批甚至超过了97%。”

“在我们离开之前,金城的504厂已经全力开始进行浓缩铀的正式提炼了。”

“另外组织上还让冰城那边的同志开始生产起了新一批的提炼设备——毕竟咱们的单体效率虽然低了,但可以用数量弥补嘛。”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前我们可以提炼出10千克左右的浓缩铀。”

“明年年初新设备到位,这个效率大概可以翻一倍,六月份前提供20-25千克浓缩铀应该问题不大。”

杨承宗调离原子能所的时候现场的很多人尚在其他单位,所以很多人对杨承宗并不算熟悉。

但钱皋韵却不一样。

钱皋韵自始至终都在首都原子能所工作,因此无论是基地的新老专家,有相当部分人都和钱皋韵交情匪浅。

如今听钱皋韵这么一说,现场的氛围便愈发激动了不少。

按照基地原先的设计。

“邱小姐”的核装药大概是1kg,裂变效率20%左右。

也就是只要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兔子们便会拥有足量的浓缩铀材料。

甚至

还可能供应氢弹的第一轮起爆?

倘若真是如此

徐云和朱光亚二人忽然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相同的想法。

难道说

真的有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六百四十九章 纯血国产交换膜,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08/30813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