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崇平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3/4)

作品:《红楼之挽天倾

劾杨阁老。

而为杨阁老辩解的朝臣,声音则显得稀稀落落。

南安郡王、北静王等武勋,则是冷眼旁观这一幕,军机处设立,武勋逐渐主导边事,这已是大获全胜,他们坐看风云即可。

崇平帝面色淡漠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言不发。

贾珩在班中站着,事不关己。

趁着朝堂混乱,瞥了一眼杨国昌,却见其人当真是沉得住气,恍若置身群蝇嗡嗡,眼皮耷拉,充耳不闻。

“杨阁老,诸卿所劾,可有其事?”过了一会儿,收上一沓奏疏,崇平帝并未阅览,而是沉声问道。

杨国昌手捧象牙玉笏,躬身一拜,颤声道:“老臣为朝廷首揆,如今国事维艰,群僚沸议,罪止唯在老臣一人,老臣请乞骸骨。”

说着,跪将下来,玉笏横举。

这番应对,直接将攒劲儿输出的浙党中人,愣在原地,宛如一拳打在空气上。

崇平帝面色淡漠,不置可否,转而看向下方的韩癀,道:“韩卿以为何如?”

韩癀面色平静,朗声而言道:“既百官共议,阁老当需自辨,圣上英睿天成,烛照万里,自有决断。”

崇平帝拿起书案上的奏疏,翻阅了下,转而看向贾珩,问道:“忆旬月之前,贾卿在熙和殿中,首劾杨阁老,如今满朝文武俱在,众人举劾,贾卿缘何不发一言?”

贾珩这会儿被点名,群臣皆是侧目而视。

贾珩拱手道:“臣昔日所劾已具抒心意,如今庙堂衮衮诸公所劾,臣唯附议,顿首谨拜,恭听圣裁。”

政治立场,最忌首鼠两端,否则,好不容易打出的旗帜,就自此而倒。

崇平帝:“……”

默然许久,看着群情汹汹的朝臣,徐徐道:“华盖殿大学士老迈渎职,但念其于部务财货度支,兢兢业业,向而疏漏,罚俸一年,以观后效。”

韩癀面色淡漠,心头轻轻一叹。

果然如此吗?

贾珩凝了凝眉,在思量着崇平帝的用意。

崇平帝只怕已生出换相的心思,但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这位天子似并不想让浙党如愿。

“这是天子心性,其对朝局洞若观火,那么自然不想被韩癀牵着鼻子走,杨国昌虽在边事上与天子心意不合,渐渐跟不上步子,但还未到完全厌弃的程度,况且李已赴北,再逐杨离,浙党真就一家独大,无人难制了。”

贾珩试着代入崇平帝的视角。

身为一个皇帝,不可能由着性子来,不用齐党以北抑南,然后让浙党秉政,最后江南税赋渐渐收不上来,那时候恶名可直接就由天子承担。

现在是江南士人大骂齐人,乡野亭里不乏“国昌老贼”蔑称,等杨一走,那时候骂的就是天子。

“我与浙党走的也不能太近,反而是楚党还好一些。”贾珩思忖着。

他现在的政治势力,其实很特殊,独立于武勋,在文官中,只与楚党的兵部有些关联。

这般一想,偷瞧韩癀的脸色,但因为自己在第二排,只能看到侧脸,也具体看不清,但能猜测出可能不太好看。

此刻的韩癀,其实十分沉得着气,或者说对崇平帝的“ua”已经习惯,因为已经试探到他想要的东西。

杨贼撑不过一年!

罚一年俸禄,这就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当然在一些人眼里,也可能是天子放了一个烟雾弹,故布疑阵。

但如果拨开迷雾,在边事主导之权已失,又得罪京营之将的前提下,首辅之位早已岌岌可危。

这时,下方的百官似还有些不满意,正要出班陈奏,崇平帝沉声道:“今日廷推,议内阁阁员补额诸事,诸卿若有浮议,改日再论。”

一下子却将躁动的群臣弹压下来,但一些机灵的已经开始想着,回头儿将奏章递至通政司,传抄邸报,连上十几道弹章变着花样骂。

杨国昌身形颤颤巍巍,拜谢道:“老臣谢圣上隆恩。”

而在这时,九卿开始廷推。

最终名单,计有户部左侍郎齐昆、吏部左侍郎方焕、刑部尚书赵默、工部侍郎潘秉义,礼部右侍郎姚舆。

姚舆现在弘文馆修书,这是一位清流,在士林中素有名望,其人由左都御史许庐举荐。

以上众人,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翰林出身。

如今的内阁,除却首辅杨国昌不是翰林出身,内阁所有的大学士,无不在翰林院磨勘过。

崇平帝看着汇总的名目奏疏,冷峻目光在几人名字上流连往返着,在下方屏住呼吸、期待已极的百官心情中,抬起头来,落在贾珩脸上,问着:“贾卿可有良言?”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这是选内阁阁臣,岂能问计于一黄口孺子?

南安郡王眉头紧锁,对天子这种宠信,心底也生出几分嫉妒。

这时,左副都御史彭晔,终于再也忍不住,沉声道:“圣上,廷推阁臣,自有章法典制,岂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之挽天倾 最新章节第436章 崇平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11/31177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