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这是个阳谋(2/3)

作品:《大明第一爵

的粮种都拿不出来,还怎么上缴赋税?

这时候杨士奇也开口说道:“太后,之前的旱灾确实对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个时候需要休养生息,否则无异于杀鸡取卵啊!”

张太后也知道杨士奇说的很对,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钱从何来?

“太傅,哀家也知道百姓的难处,可是现在国库没有可以周转的现银,而纸钞又很难流通,这种难题要怎么解决?”

“太后,微臣以为,现在应当让那些富豪乡绅康慨解囊,许之以利,等到渡过了现在的难关,今后再补偿他们,这样就能让资金得到周转,纸钞同样可以重新流通!”

杨士奇此刻也是想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只能从那些土豪乡绅身上开刀,否则真的很难解决当前的问题了!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又皱起了眉头,因为如果要拿土豪乡绅开刀的话,说不定还会牵扯到自身的利益。

但这个事情也不是一定能牵扯到自己,只能看运气,谁被牵扯进去算谁倒霉!

若是让地方豪门全都联合起来,虽然也能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人心不齐,难免会造成更大的乱子,看来这次真的有人要放血了!

杨士奇自然也明白众人在琢磨什么,只是到了这个紧要关头,一切都变的没那么重要了,需要众人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否则到最后很可能会被朱高煦给逐步兼并!

张太后把这件事情交给了杨士奇来处理,希望对方能够尽快解决这个大麻烦。

这件事情刚刚平息,接下来张太后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那就是瓦剌、鞑靼、兀良哈、女真等部落都收到了大明南北分裂的消息,再加上前两年旱灾导致大明国力削弱,所以几方人马开始谋划着入侵大明的疆土!

入冬之前,北方战事频发,张太后让杨荣、夏原吉、金幼孜、于谦等人分兵应对,可是大明的步兵在骑兵面前缺乏速度,即便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优势,也很难击败敌人。

而且这些北方部落都是以游击战为主,基本上不和大明的主力部队正面交锋,只要掠夺了财物、粮食和女人就立刻撤离。

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方边疆的居民数量大幅度减少,全都偷偷地往南迁移。

即便张太后下旨让百姓固守家园,不得轻易迁徙,可是法不责众,再加上北方土地辽阔,所以想要控制百姓南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一年可谓是朱祁镇他们这一方最煎熬的一年,因为他们不仅物资短缺,还流失了不少百姓,被侵占了许多土地,再加上民心已经逐步向朱高煦靠拢,就连那些文武大臣都有了投靠朱高煦的心思!

张太后在这些日子里忧思过度,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担心自己死后朱祁镇坐不稳江山,所以每天都督促三杨、于谦等人教导朱祁镇、朱祁玉等皇子,希望自己的这些孙子能够成长的快一些!

宣德十四年,殚精竭虑的张太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举国哀悼。

张太后去世之后,朱祁镇正式登基,孙皇后也终于坐上了太后之位,改年号为正统,封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并且继续以主少国疑为理由,独自把持朝政。

孙太后还想像当初的张太后一样独揽大权,所以她一开始就拉拢三杨,任用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这五位大臣辅政。

不过现在的朝堂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稳固了,很多官员都在暗中向朱高煦示好,对孙太后阳奉阴违,所以很多政令都难以得到实施。

对于这种事情,孙太后虽然心知肚明,但是也不好直接翻脸,毕竟她还指望这些人辅左,否则今后很难再和朱高煦对抗。

只是孙太后此人心胸狭隘,不像张太后那么胸襟广阔,不但暗中让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迫害那些不听从自己号令的大臣,还对后宫嫔妃和皇子们严格打压。

内阁三杨中的杨溥为人耿直,看不惯孙太后这些阴险歹毒的手段,虽然几次劝说,孙太后却不听劝告。

杨溥对现在的大明失望透顶,最终选择了辞官告老还乡。

然而孙太后害怕他投靠朱高煦,所以只允许杨溥辞官,却不允许对方离开北平!

无奈之下,杨溥也只能留在北平安度余生。

也幸亏杨溥之前是托孤大臣,在朝中颇有威望,否则他的下场肯定不会好!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孙太后连年让杨士奇南下攻取洛阳,虽然没有大的进展,但是也震慑了周边的异族,也让朱高煦不敢小看她这个女人。

可是这种穷兵黩武的状态只会迅速的削弱朱祁镇这一方的国力,导致北方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经常发生暴乱。

如今的朱高煦把南方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他这些年对大明的百姓真的做了不少好事。

除了在黄河沿岸建立防线阻挡朱祁镇的兵马之外,朱高煦从未对周边地区用兵,而且每年都兴修水利,挖深井,储存粮食,开通海运,兴建工厂,让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朱高煦觉得自己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第一爵 最新章节第376章 这是个阳谋,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20/3202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