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浮生如梦(1)(1/2)

作品:《抢错郎

第十五章浮生如梦

本是一场普通的武林工作大会却成就一段精彩的民间传说。太子殿下白衣游龙现出真身护卫京城重任的二品武将突然出现在武林大会上并当场掀翻朝廷封疆大吏堂堂三品大员泰郡郡守被当庭格杀这简直就是一出震惊天下的大戏。然而种种好戏都比不上太子殿下与江湖儿女的恩爱情义来的动人心扉让人津津乐道。

柳朝语的太子身份已经当着众江湖人士的面揭开了这个时候在人们私底下的议论中金家女婿已经不再是柳朝语的称呼而太子的女人却成为金湘玉的称呼许多爱慕虚荣的江湖人士在为草莽中出了一只凤凰而沾沾自喜却没几个人想到金湘玉的尴尬处境。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太子的女人就是未来的娘娘皇后这个位子并没有多少江湖人士去渴望能落到金湘玉身上毕竟高贵的皇后对于这些江湖人士来说连想都觉得是一种他们暗中期望的不过是金湘玉能获得太子的宠爱将来当一个贵妃娘娘就算无上荣光了。

当他们老了以后就会自豪地对儿孙讲那从前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有他们与曾经的贵妃娘娘共同闯荡江湖的经历哪怕仅仅是与贵妃娘娘和皇帝陛下在一个大堂中聚会一次哪怕是与贵妃娘娘和皇帝陛下在一个山庄里住了一夜哪怕是曾经见过贵妃娘娘小时候的样子等等等等。

人都是喜欢并习惯自己肯定自己的他们在这种自我肯定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实现了自我认为的人生价值。这种精神在后来被一个伟大地文学家。用极其精辟的语言总结为“阿q精神”。在人类的进程展史上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人类无论其作用力是正面地。还是负面的这种几乎是出于本能地精神。永远不会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消失。

秦寿的死让柳朝语多少有些唏嘘这人当年刚当上榜眼时也是踌躇满志也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十多年的官场倾轧。就被名利场熏黑了心肠。如果不是不得已柳朝语并不愿意杀人可秦寿却不能不杀杀了理由还不能堂而皇之地公诸于众。(更新最快)。

秦寿地确该死不仅该死还是必须当场就死不能留。留下他等于将朝中有人要谋害太子的阴谋揭露一半。即便秦寿不交待幕后主使所有的朝官依然会想到其身后的人是谁从而想到秦寿此番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来。朝廷中的各派势力就会掀起层层波澜尔虞我诈的倾轧行为将层出不穷。将一汪清水搅混。这种混乱的局面绝对不是皇帝和柳朝语等人期望看到地。朝廷的动荡直接影响天下的安危那将会是全民之祸。国家之灾。

所以秦寿必须死他地手下也必须死哪怕是并不了解内幕的五百精兵和秦家家丁还有秦寿地幕僚等等。在很多时候当权者不得不舍弃几条性命来维护大多数人地性命。这是一种选择无论怎么选都是血的代价而身为一个太子他不得不做出这样地选择。在他吩咐郑邦一个活口也不留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些人的死。柳朝语已经给皇帝写了汇报的折子在折子中他只能含糊地提到秦寿死了泰郡需要一个新的郡守。而在私人的信件中柳朝语汇报给皇帝的则是实实在在的过程以及下令杀人灭口的真实想法。

等柳朝语他们回到京城秦寿的死因一定被公诸于众了却与构陷太子犯上谋逆没有任何关系。秦寿的死是因为他急剧膨胀的野心作怪想以权谋私利用郡守的权利操纵江湖势力想把江湖当成自家的后花园。太子微服私访查知这个消息后出面好言相劝秦寿却拒绝太子一意孤行并变本加厉妄图用武力威逼武林大会上的群豪为他所用江湖豪杰们不屑成为秦寿的鹰犬被迫自卫在打斗中秦寿误中流矢身亡。

这样的原因完全能迷惑不知内情的人们至于那些亲眼目睹了事件经过的人聪明的自然会异口同声证实朝廷的解释愚笨的人本身就不太清楚事实他们更相信朝廷说的就是他们看到的真相。所以谎话通过朝廷的嘴说出来就是事实至于真正的事实既然秦寿本就该死那么还有必要追究吗?

柳朝语之所以要晚三天离开萃月山庄除了金湘玉的伤势需要休息一下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直接面对泰河城里的大清洗不想看到那些可怜的被牵连之人对于那些枉死之人柳朝语内心的愧疚是真诚的却也是无奈的。

三天后太子殿下从萃月山庄风光启程全体出席武林大会的江湖人士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恭敬地送他们离开。人前风光无限从容微笑的太子在离开人们的视线后却是一幅沮丧的面容呆呆地坐在马车里的床沿上。

金湘玉一反对柳朝语的刁蛮态度静静地斜卧在榻上看着柳朝语那张充满悲伤的脸:“殿下不要想了你已经尽力了。”

叹口气俯下身子将头埋进金湘玉的怀里柳朝语选择把眼泪流进这个与自己同生共死了一把的女人怀里:“湘玉我是不是特没用?按理说这些人跟随秦寿犯上作乱就算明正典刑也是死罪难逃。可是我心里还是恐惧不安良心告诉我你杀了许多不该杀的人理智却告诉我这些人不能不杀。”

金湘玉起初的愤恨已经成为过去时柳朝语在她面前依然是那个傻傻的笨笨的男人虽然她知道这个男人其实是一个挺天立地的男儿是一个敢做敢当的男儿是一个有着皇族霸气和傲气的男儿。可是这些豪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抢错郎 最新章节第十五章 浮生如梦(1),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335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