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官渡之战(1/4)

作品:《三国寻娇

ps:广告一下希望朋友们能够收藏一下我的新书!有书架空的请收藏吧!谢谢!

黄河中部的地区往年的春季都是百姓们捕鱼的好地带。然今时百姓却只能白白错过这个好时机了因黄河北岸一线袁绍十几万大军正准备伺机渡河同曹操主力决战。当时袁绍手下并没有多少谋士该走的都走了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此战不可战然却没有人出来说一句话。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时他虽然在短时间内慌了一下但随后司马懿便为他陈述了决战是胜利的必然因素。当时曹操手下一些部将还是为袁绍表面的优势所吓倒认为袁军强不可敌。但曹操在听了司马懿和贾诩的意见后在根据自己对袁绍的了解不由信心十足的对部将们说道:“袁绍野心虽大但缺少智谋表面上气势汹汹而实际上胆略不足他疑心重且忌人之能;兵虽多但组织指挥不明而且将军们骄做、政令不一。因此我们战胜他们是有把握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依靠盟友来打击敌人比如说关东的马腾幽州的刘备都不会眼看着这样的大好时机白白的浪费掉。只要我们派出说客给以合理的说教想必他们也会因此而心动的只要他们拖拖袁绍的后腿我们是可以战胜敌人的。”

曹操在军中的一番演讲让将士们都充满了战胜敌人的信心。曹操回到军营后立即采取了行动先根据司马懿的述说的方针。派出毛介出使长安派程昱出使幽州。随后又让曹仁担任下坯太守负责防范江东军在后方捣乱又让曹洪和满宠守分别负责守许昌和汝南一线。曹操上次出征豫州虽然收编了孙坚部六万余人然这些人忠诚都有问题尤其是在敏感的时候。曹操更加不敢使用他们只是把他们当中精壮的士兵收编后分散到了各个部队当中其余大部分也都打他们回去了。

这次曹操虽然听司马懿分析江东军不会有什么做作最多就是做一些骚扰。然多疑的曹操还是分派了一半的部队驻扎在了与江东军交界的领土周围。然后再加上各个州郡的守卫士兵曹操在官渡前线的兵力还不到四万兵马。以四万大军抵抗号称三十万大军的袁绍这也难免会让一些将士没有信心的了。当时贾诩也跟曹操如此分析道:“根据可靠消息江东大军在近期内的部署因该是往西南进军。如果这消息是真的话沈鹰是不会为了我们而放弃西南的半壁天下。毕竟江东军想在一时半会打赢我们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这些年我们对沈鹰的了解此人用兵打的都是有把握的仗在有把握的基础上沈鹰用兵才有用各种奇怪的战术来克制敌人。

“现在我们虽然面临强敌但显然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沈鹰是不会对我们有太大的动作。而我们主要还是联合中原各部争取在防御的基础上一战而击溃袁绍主力部队。”贾诩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希望曹操可以在边境少放一些部队争取以最大的军力布置到前线来作战;这样一来在决胜的关键时刻就可以取的更大的成果。曹操虽然精通兵法但有时候他多疑的性格显然是个很大的缺点。曹操在否决了集中优势兵力决定后决定采取以逸待劳后制人的战略方针。

曹操兖州大营在拟定了以逸待劳的战略方针后曹操召集众将准备商议的进军路线。大帐之中曹操威严的端坐正中的椅子上众将行礼后曹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敌人就要打我们的眼皮底下了。胜败荣辱就在眼前希望众将能够同心协力共抗大敌。”曹操一番激昂雄壮之语使众将信心大增轰然道:“我等遵从主公将令誓与敌人奋战到底。”曹操身材虽然并不高大然其人却很有威势此时众将效忠之言让他非常满意。曹操大笑道:“尔等信心可嘉此战我军必胜。现在孤准备把都府迁往许昌然敌人逼迫跟前故孤决定先战胜敌人再迁移都府。孤要让袁绍以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在东郡到时候他要渡过黄河就必须先派大军进占官渡。因此孤决定把主力抢先放到官渡以阻挡袁军的正面进攻。”

军师谋士对曹操这个方针显然是非常满意在旁暗暗的点了点头。众将对黄河以南的地形也是非常熟悉听了曹操的一番分析后信心更是大增。曹操在跟将军讲解了战略的方针后起身长袖一挥手持令符威严的道:“卫凯何在。”

“末将在!”曹操令符一递道:“汝率领一部镇抚关内地区做到安定民心督送粮草等事。”卫凯躬身道:“末将遵令。”曹操接着道:“魏种何在。”

“末将在!”曹操将令一递道:“汝率领一部留守兖州巩固后方基地。”魏种忙接过将令退出了大帐。(注:三国志记载魏种时写他在官渡之战中因害怕袁军势力过大而背叛了曹操。魏种从小跟曹操认识两人私交是非常不错的。当时官渡之战时曹军内部就有很多人背叛了曹操当时曹操却非常相信魏种还到处对人说;魏种跟我是好朋友别人会背叛我他一定不会背叛我。但结果魏种却率先背叛了曹操当时曹操气的长叹道:“事已至此为之耐何。”当时看到这段话时感觉挺有意思特在此说说。本书的魏种嘛!自然是不会投降了)

曹操接着下令道:“于禁汝率领一部前往白马以协助刘延阻止袁绍的军队渡河和长驱南下的进攻趋势。”于禁立即出列道:“末将遵令!”于禁为人沉稳颇有大将之风初时是非常得曹操倚重的大将之一。于禁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寻娇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七章 官渡之战,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3/3374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