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永不忘却(2)上(2/4)

作品:《他从烽烟中走来

切着浩渺的大洋彼岸,他们所珍视的故交亲朋。

然而,更大的悲剧袭来。

在海峡对岸,已经是著名记者的凌豪,因为文章倾向性不对,所以被公开批评。只是文章的意见不同,文艺争论原是常事,即便是争论的激烈些,多上了几篇报纸,也没什么所谓。然而,后续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凌豪一瞬间名誉尽毁,成为了罪人。甚至,沐家,他的出身,都被诟病。

凛冬的寒夜,凌豪夫妻自尽。

消息传到美国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数月之后。凌言与凌寒无论如何都不肯信,他们辗转的请朋友确认消息,直到拿到了在美代办处工作人员转寄的报纸。报纸上,是死讯,还有遗容……

“三叔那段时间,非常的自责,他一连几天难过的都吃不下饭。他一直很后悔,出国的时候没有能带四叔一起出来。他说他自己做的不周全,他对不起叔叔,也对不起爹爹的嘱托……他一直反思,他说明明当时都觉得不安不妥当,为什么不去找回来叔叔,而偏是任由叔叔自己错了那么远,最后害了性命?四叔的死,对三叔打击很打,他自责了许多年。可是,爹爹,我相信,您也不会怪三叔的。四叔是成年人,一个成年人有能力去决定自己要去做到事儿走的路,也有能力承担责任。何况,错的不是四叔……在那个年代,有很多人枉送了性命的,错的是他们……”

书琛喃喃到着。

当年,凌寒委托朋友去确定凌豪的讯息,那位朋友带回的报纸有写,他也打听到,凌豪尚有一个不及十岁的女儿,可是,没有人知道她去哪儿了,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是以,书琛回国前曾经联系大陆台办的人寻访,甚至书琪也以兄长的名义登报寻人,然而,并没有消息。

数年后,江文凯去世,书琛陪同凌寒自美返回台湾参加葬礼。去时仍旧是英姿的青年,再回来已经是耄耋老翁。

“当时,三叔已经是胃癌晚期,刚刚结束了一个疗程的放化疗,他虚弱不已,身体健康情况根本不适合远行。吃不下饭,喝水都疼,都会吐,只能一日日的输液补充营养,瘦弱的手臂上满是输液留下的针眼。可是,他还是撑着登机,参加了江文凯的葬礼,因为那一次,是他向台湾申请了数次未果之后,第一次被获准,可以见到章云清将军。”

书琛犹记得他陪同凌寒去见云清的情形,两个孱弱的老人,时隔了近半个世纪才重见,只一眼就认出了大变的彼此,只一眼,就泪流满面。

一直有人在监视他们,为了不给监禁中的云清带来困难,也为了不让云清看出自己的一身病容,他们甚至寥寥无几言,只道着珍重,说着期待着再见,旋即道别。凌寒最后签字的文件,不是遗嘱,而是作为曾经的东北军将领,请求释放云清的请愿。

当年,凌寒在家人的陪伴中去世,葬在沐家在纽约购买的墓地。他是第一个被安葬在异国墓园的人。

“三叔和三婶没有子女,一直都是由他照顾我的。三婶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她不能把我当她的儿子,因为她有过孩子失去过孩子,知道那种爱着自己的孩子的感觉,所以对我很抱歉,但是她还是很温暖的照顾我。我觉得她已经对我很好很好了,我一直很感激她。她说,三叔从我出生就是把我当儿子看的,是把他能够想象的到的父爱都给我的……”

“三叔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他从来都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对我要求很高很严格,希望我做到很优秀,但是他很少很少对我发火,更是从来都没有动手打过我。他希望我做到的事儿,他都陪着我,看着我做,我做的不好,他一直都会陪我做下去,所以,我也不能教他失望……他从没有要求我什么,他只是给了我很多选择的机会,教给我做到很多事情的能力,教我明辨是非,教我做一个坚强正直,温和睿智的君子。他说爹爹是这样的人……”

书琛回忆着,眼中有温暖的光。

在书琛更多年的记忆力,凌寒始终都是父亲的角色,是一位非常温和,负责,有耐心的父亲。凌寒提议书琛去锻炼身体,就每天陪着他去跑步;书琛初美国时候,英文跟不上,每天都要补课,当时凌寒自己也很忙很是疲累,却每天都抽出时间陪他补课,他做的不好,凌寒熬夜陪他一遍遍的学;他灰心丧气,凌寒不厌其烦的鼓励他,他骄傲自满,凌寒会找准时机批评他,告诉他虚心;及至最叛逆的大学时代,在那个年代,大麻还不是非法的时候,他也跟着同学们尝新鲜在聚会上吸食大麻,被开车去接他回家的凌寒看到,凌寒仍旧是有耐心的等着他聚会结束,等他自己上车……

在距离家不远的地方,是一片树林。隆冬的暴雪后,空无一人。凌寒气急,把车开到了树林里,指着车门,教书琛滚下去。

凌寒跳下车看着和自己身量一般高大的书琛,一身休闲服,留了略长的头发,书琛满身的酒气,眼圈有些发红。

凌寒欺身过去,揪其书琛的衣领,他几次扬起手要打他,还是放下。

怒极连话都说不出,凌寒攥紧的拳头连连捶向了旁边的树,树上的雪簌簌而落,凌寒的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从烽烟中走来 最新章节406.永不忘却(2)上,网址:https://www.dushuwo.net/38/3817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