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北风行(2/4)

作品:《满唐华彩

将人拉了出去,不一会儿,远处便传来了惨叫声。

那是孙孝哲在挨鞭刑,叫得很惨很大声,但那声音却是中气十足,充满着对朝廷的蔑视。

~~

是夜,高尚、严庄一起到了安禄山的住处,一路上两人不曾说话,只在迈过门槛时对视了一眼,眼神里是一样的狂热与疯狂。

安禄山正倚坐着,脸上的神情愀然不乐,一见他们便嚷道:“这可怎么是好?我好不容易讨了圣人的欢心,可得要变成疑心哩。”

高尚对此不以为然,应道:“府君要做大事,何必在意这等细枝末节?”

“要是圣人疑心我了,我可怎么做大事?”

当今圣人英明神武了数十年,在世人心中还有着极高的威望,包括安禄山对他也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他希望能够等到李隆基驾崩之后再举兵,从李亨那个废物手里争一争天下,或是割据一方。

然而,高尚、严庄却还要更大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那就把昏君也一并做了。”

“不,不,不。”安禄山连连摇头。

他并非已穷途末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如今只要他不反,他就还是东平郡王,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李亨登基之前,造反对于他而言,冒着巨大的风险,收获到的改变却不大。

但,这只是安禄山个人的看法。高尚、严庄这种河北士人对朝廷的怨念却要深得多。

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幼年时饱经苦难,长大后怀才不遇,屡屡遭受白眼,在崤山以东,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今夜,只是由他们来传达那份不满。

“府君难道以为现在还有退路吗?”高尚道:“昏君身边有杨国忠、薛白,此二人素来与府君不对付,定会时常告府君的恶状,这次孙孝哲之事就是明证,眼下府君不肯杀孙孝哲,已让昏君忌惮,没有选择了,只能反!”

“不错。”严庄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与其等到皇帝对府君起了杀心,不如先动手为强。”

“动手?”安禄山大惊,叱骂道:“动什么手?万事都还没准备好。”

两人原本就没准备说服安禄山真就现在举兵,无非是不断灌输,让安禄山早作准备。

严庄道:“府君放心,朝廷如今用杨国忠这种蠢材当宰相,就像一棵看起来高大茂密的树,里面已经被虫子蚀空了,只要一推就倒。”

高尚亦道:“昏君不理朝政,只顾享乐,府君杀到长安、夺了皇位,轻而易举。”

安禄山才不上这两人的当,但没办法,他凡事倚重着他们的才智。便如此次征契丹一战大败之后,正是他这些谋主们出谋划策、甚至跋涉至草原与李怀秀谈判,缔结了盟约,之后利用契丹偷袭了奚族,转败为胜,使得他的实力不减反增。

偏是这些谋主们一直以来野心勃勃,总是撺掇着他造反。

至于他想不想造反呢?虽说不服太子李亨,但除此之外,他是被架在那个位置上、不得不造反的人。

“两位先生不要急。”安禄山依旧用一直以来的借口拖延着,道:“河东节度使还未到手哩,没有河东的地势,如何杀入长安。”

这是实话,要从他所据的地盘进入关中必须要穿过太行山、或攻破潼关,远远不像河东有着居高临下的地利。

高尚、严庄见他表了态,互相对视一眼,由严庄道:“那就请府君早做准备,我等必设法让府君兼任河东节度使。”

“有主意了?”

“王忠嗣已死,此事不难。”

“真死了?”

“孙孝哲劈了他两刀,说他定是已死了,朝廷才会称他病逝了。”

“那就好。”安禄山拍掌大笑道:“这样看来,孙孝哲这次算是立了大功。”

“不错,相比杀了王忠嗣,惹得昏君猜疑又算得了什么。”

三人计议过后,高尚、严庄退出堂屋。

高尚解下了面具,露出那张烧得可怖的脸,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悠悠问道:“你打算如何助府君取河东?”

“实在不行,先硬夺了雁门关再反,我们也可占下先机。”

“只怕府君还有顾虑啊。”

“快了。”严庄道,“我有预感,很快能消除这些顾虑。”

高尚用手指抚摸着自己那伤痕起伏的脸颊,喃喃道:“你说,我们杀了冯神威,府君是否就必须造反了?”

“不急于一时,府君说的也有道理。”

严庄说着,瞥见了高尚脸上那神秘的笑意,反应过来,惊问道:“伱已经派人去杀了?!”

“呵呵。”

“你比我还疯!”

严庄骂了一句,连忙往冯神威下榻之处奔去,阻止此事。

高尚站在那任他离去,脸上泛着嘲弄之色,喃喃自语道:“紧张什么?你们所有人都高估了朝廷,而低估了府君的实力啊。”

~~

自从烧伤之后,高尚变得不好女色,从未再让女人服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满唐华彩 最新章节第392章 北风行,网址:https://www.dushuwo.net/404/40464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