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下襄阳(1/2)

作品:《后汉长歌

既然陆康不上道,王黎也懒得再和这个老顽固多费口舌,一言夺取了庐江之权。

其实按照常理来讲,王黎倒也想和陆康细聊一番,至少可以打消陆康和陆林他们心中的怀疑。但是很可惜,王黎对陆康的认知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还来源于他们俩的初识。

陆康忠君为国、爱民如子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也深得王黎的敬重。只是当初二人在彭泽湖的会面,任凭王黎如何巧舌如簧陆康始终油盐不进,给王黎留下来一个印象深刻的老顽固形象。

《魔童降世》里申公豹有句话说的很好: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

陆康对王黎就有成见,对他的治国策略也有成见,甚至,在陆康的心目中王黎极有可能和那个篡位的王莽有得一拼,要想改变陆康心中成见难于登山!

明知不可为,那不是勇气,那是傻子!

王黎确实想用陆康,可他并不犯贱,既然难于沟通,那么何不将这一切都交给时间呢?

实践出真知,时间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缴了陆康的太守之职,一股脑的将庐江和安丰两郡塞给了陆逊。

陆逊是陆康的侄孙,也是吴郡陆氏一门的未来,其前途绝对不可预期。

只要陆康眼睛没有瞎,他就没有道理阻挡陆逊前进的脚步,而陆逊在两郡的指令只要不是和陆氏的利益有了极大的冲突,他陆康也只能为其大开绿灯保驾护航。

王黎缓缓走下城墙,朝旁边看了一眼,笑道:“人家都说知子莫如父,你这是知祖莫若孙啊。正如你所见,你那叔祖父对我戒心还是太重,这两郡之事就只有悉数托付于你了!”

“叔祖父其实一直都很敬重主公,末将当初到六安之时吟唱了两句主公所写的那首正气歌,叔祖父闻之眉飞色舞,高兴的连续饮了几大坛酒。”

陆逊从城墙一侧跃了出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朝城头上那两道身影瞥了一眼继续说道,“只不过,叔祖父此人虽然谈不上卫道士,但其为人却甚是古板,思想上也僵固不化。

当初在彭泽湖之时,主公一语石破天惊,对于主公这一伟大的构想,末将和子龙他们或者觉得这是一道划时代的春雷,但是于我叔祖父而言,我相信他心中更多却是恐惧。

一则惊惧于你思想的超越和前卫,另一则却应该源于他对你没有足够的认知,也对你没有足够的信心,不敢将天下和自己的筹码押在主公的肩上。

毕竟,百年前的旧事他们老一辈印象中更加深刻,而当年的那位摄皇帝说起来也还是主公你的本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或者就是叔祖父不愿追随主公除旧布新的原因吧!”

在中国的历史中,摄政王并不少见,比如周武王时期的周公姬旦,比如顺治时期的睿亲王多尔衮,又比如宣统时期的醇亲王载沣等等。

但是要说到摄皇帝那便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个杀了自己女婿篡位登基,一手创建了新朝却因复古改制引至天下大乱,再度亲手将自己的江山推倒的王莽。

王莽的前半生可谓是“伪”到极致,“伪”到了所有人都将他当做成一名正人君子。

香山居士白乐天就曾在《放言》中写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陆逊此言显然是陆康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陆康是担心王黎成为了第二个王莽。

但是,陆逊的言语中却同样已透露出来了另一个意思,那就是陆逊将和赵云他们一样成为王黎的忠诚班底,成为王黎新策的坚实砥柱。

王黎拍了拍陆逊的肩膀,扫了一眼城头上的那两道背影淡淡一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完成我们既定的理想,注定了是一条充满崎岖和坎坷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陆逊郑重的点了点头,双目随着王黎的视线缓缓转向西南方的万里关山,仿佛也看到了同在一片明月下的荆楚大地。

……

荆楚大地,狭义上指的就是荆州和扬州一带,而广义上则还包括了江东的部分地盘。因其部族兴起于楚,故称荆楚。

天已擦黑,此时的襄阳城下却迎来了数十名铁骑,马上的骑士个个虎背熊腰威武雄壮,但他们的脸色却都不太好,一身的风尘黄沙,仿佛已经在路上奔跑了几百里路一般。

为首两人,一人手执羽扇神色凝重,而另一人却是在城下打量了城门半天才缓缓的踏入城中。

“孔明,王黎那厮已经传令天下,谁敢收容我等便是与他为敌与朝廷为敌,你觉得景升兄真的敢违逆王黎的逆鳞为我们提供一片生养之地吗?”

说话那人长耳垂肩,双目自顾其耳,眸子里带着一分疲乏、两分悲伤以及七分的疑虑,赫然正是王黎的手下败将皇叔刘玄德。

“主公,刘景升此人胸无大志,他又怎肯给王黎提供一个出兵的名义呢?”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羽扇,苦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汉长歌 最新章节第561章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下襄阳,网址:https://www.dushuwo.net/43/4393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