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对日贸易矛盾(3/3)

作品:《军阀治世

不卖粮了,除了运到各地施粥的红薯外,其他一粒粮食都没卖,全都存进仓里了。

渔业今年捕捞到了六万吨渔产,产值达到800余万,收上的鱼税共300余万两。

总收入达到5500万两的惊人数字。

这5500万两的收入,大部分是从曰本攫取的利润,海外本就银子多。大明境内银子其实也不少,后世的历史学家大部分认为大规模白银流入是康熙时期,但如果仔细观察明末和康熙时的状况,就不难看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了。

首先明末和康熙时期的间隔本就不长,这段时间是海禁最严重的时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流入海量的白银。

至于为什么白银贬值,明显是因为生产总值减少了,毕竟刚经历过大屠杀的影响,汉人所剩不过两三千万,白银看起来自然多了。

同时明末的白银看起来之所以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商人、地主、官员等等上层阶级将白银藏在仓里。

整个大明的大小地主就将近二十万户,皇亲国戚、官员、商人绝对也不会少于几万户,地主家里,谁不存个几百几万两啊?另外就是那些商人,晋商一个富得流油,但却很不舍得花钱,全都把银子藏着。晋商比较另类,并不能算是全部商人的风格,但其他富人就算是穷奢极欲,也是在藏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就是和赵岩合作最为紧密的山东商人,也是抱着‘以末守本’的行商风格。

何为‘以末守本’?意思就是,用一小部分钱去行商,大部分钱存在家中作为‘本’。

总的来说,大明的银子很多,只是贫富差距严重,银子没拿到市面上流通,再加上生产总值较高,因此才造成通货紧缺的现象。

想从这些富人里掏钱,除了向他们出售奢侈品外,赵岩还给他们准备了银行,把他们的银子拿出来在市面上流通,从而对生产起到促进作用,不至被他们藏在仓里,那和废铁没什么差别。

那些商人、地主对银行这种东西,也只是捧捧场,山东的商人大多往银行里存了点钱,但并不会把所有钱都存进去。

他们还是怕银子被赵岩给吞了,虽然赵岩的信誉一直很好,但难保以后出现什么问题,例如兵败之后急需钱粮之时把银子吞掉,总总假设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除了百姓存款较为踊跃外,那些富人极少把全部银子都存进银行的。

5500万两白银的入账,也让赵岩的头变得宽松无比。

军费上的问题几乎无需考虑,就算赵岩想要追加军费也不知道用到哪里,毕竟人口就这么多,扩招军队是会对生产造成影响的。

别人有钱是想修宫殿,赵岩有钱了却是想大修路,有了路,商业才能畅通。这五千五百万两银子要怎么花出去,却是要好好动动脑筋了。

()
本章已完成! 军阀治世 最新章节第九十九章:对日贸易矛盾,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1/6114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