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利益】(1/3)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魏惠王不懂“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贸然称王,只换来了一群强敌。齐、赵那一边压力已经够大,秦军又来趁火打劫,再次陷入腹背受敌。

咸阳城门大开,黑旗之下,商鞅为大将、公子少官副之,率雄师五万东进。

魏国这边,警报早已飞传至河西,守臣告急文书一日三发。魏惠王连忙召集群臣,问如何御秦。

公子卬进言道:“商鞅昔日在魏时,与臣是朋友,臣曾向大王举荐他,但大王未用,今日臣愿领兵前往,先与他讲和,如若不许,然后固守城池,再请援兵。”

群臣都说这办法可以。魏惠王就拜公子卬为大将,也率兵五万来救西河,进屯吴城。吴城,是当初吴起在河西时所筑的,修城的目的就是用以拒秦,坚固可守。

秦军到得河西边境,把累累连营扎在了狼牙山下。

秦、魏两国的这一仗,大有可观——

无论是将,还是兵,都是棋逢对手。

但是,魏国来的是名将,军队也是精锐之师。

商鞅治国有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领兵打仗,尤其是这种堂堂正正之阵,究竟能行否?内行的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但是,商鞅自变法以来,行事似乎就有天助。这次他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要窍。

商鞅与公子卬年岁相仿,志趣相投。正如公子卬所说,商鞅的游魏岁月,处处都有公子卬的影子!

既然是旧相识,那就对不起了,今天我就是要“杀熟”。

公子卬全然不知什么样的危险在等着他,只按当初部署,先礼而后兵

他正欲修书送往往秦营,劝商鞅罢兵,却不料守城将士来报:“今有秦相国差人下书,现在城外。”公子卬命人把信使用绳子拽上来,启开书信细读:?

鞅始与公子相得甚欢,不异骨肉;今各事其主,为两国之将。何忍治兵,自相鱼肉?鄙意欲与公子相约,各去兵车,释甲胄,以衣冠之会,相见于玉泉山,乐饮而罢。免使两国肝脑涂地,使千秋而下,称吾两人之交情,同于管、鲍,公子如肯俯从,幸示其期。?

那公子卬也不想想商鞅在秦发迹靠的是什么,竟相信友情可以战胜利益,读罢竟大喜,拍案道:“吾意正欲如此。”于是厚待使者,写了一封回信:?

相国不忘夙昔之好,安秦、魏之民,明管、鲍之谊,此卬志也。三日之内,惟相国示期,敢不听命??

商鞅吃准了公子卬会被打动,一见回信,冷冷一笑:“吾计成矣。”

于是又派人入城订日期,说:“秦军前营已撤,打发先回,只等我相国会过主帅,便拔寨尽行撤走。”来人还给公子卬捎来了商鞅送的旱藕、麝香,传话说:“此二物为秦地所产。旱藕益人,麝香辟邪,聊志旧情,永以为好。”

公子卬在魏国位极人臣,平日感觉太好,见了商鞅这番表示,以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把敌人也给征服了,于是不疑有诈,写了回信答谢,定下相见日子。

秦军大营立刻中传出军令,由公子少官率领,前营先撤至狐岐山和白雀山,将士皆放假,打猎改善伙食。

秦军前营这一动,公子卬更是满心欢喜:友谊不可以战胜功利么?眼下就是一例!

到了约定的相会之日,一大早上,商鞅的使者就到了吴城城下,大声吆喝:“相国先往玉泉山伺候,随行不满三百人。”

公子卬听了,抹不开面皮带着大队人马去,便也用车载了酒食,还有一个乐队,乘车赴会。他所带的随从护卫,人数上与商鞅相当。

三百人旗帜华丽,车马辚辚,迤逦往玉泉山行去。

那玉泉山,恰在狐岐山和白雀山两山之间。这是什么样的险地,公子卬就敢昏头昏脑地闯去?

看来,人要是蠢,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相信了某些过时的废话。

春秋已是无义,到战国更是礼崩乐坏,哪个成功者是以信而立?商鞅固然有“南门徙木”的优良诚信记录,但那是为了哄本国老百姓守法的,而对敌方主帅,诈还诈不过来呢,要诚信又有何用?

出发前,有一个名字叫“错”的裨将,苦苦谏道:“秦乃夷狄,素无信义,请不要去。”

公子卬说:“以往,我与鞅二人都在故相公叔痤手下做事,鞅廓然有大志,大王不能用其材,我甚惜之。鞅欲去,我赠以百金,拿去贿赂秦臣景监,他才得见秦伯。鞅既受大恩,安肯欺于我?”

从这个道理上说,商鞅如要骗公子卬,确为不仁不义之至,但这只是两人关系,现在两人关系是与两国关系搅在一起的,那又大不同了。

裨将错见主帅迷糊,又再三劝谏,公子卬不听,坚持要去会盟。

商鞅在玉泉山下相迎,满脸真诚笑容。

公子卬见对方随从既少,也无兵器,于是一百个心放下,欣然拜会老友。落座之后,两人叙起昔日交情,都有不胜沧桑之感。讲到当下两国讲和之意,商鞅更是诚恳,魏国方面的随从无不欢喜。

各自的随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七章【利益】,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