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大战】(1/3)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巨鹿被围得苦,赵王歇可不想就这么歇了,塔不断派出使者去哀求楚怀王出兵相救。

楚怀王,这阵儿看起来已经不像个放羊娃了,做事有了点“谋略”。不过他出的招儿,都是臭棋。他怕部下坐大,收了项羽和吕臣的兵权,自己直接统兵,收兵权本来没错儿,但当此用人之际,这样干也未免过早。

他只给项羽一个空头的“长安侯”,项羽本来就怀恨在心,出兵救赵的时候,又偏偏任命不懂军事的宋义为上将军,让项羽和范增做宋义的副手。

这种安排,完全是乱命,就是自己给自己添乱。

宋义进兵到了安阳之后,也畏惧秦军,不再前进了,一呆就呆了46天。不管赵国使者怎么泣血来求,他就是按兵不动。

这时节,正是死冷寒天,十几万义军冻得清鼻涕直流,宋义却毫不体恤。项羽忍无可忍,掂量了一下,觉得军心还是可利用的,就冲进宋义的大帐,一剑宰了这个怕死鬼,然后诈称奉楚怀王之命,将阴谋叛变的宋义就地正法。

陈胜这一系的军人,个个都善于“矫王命”,好在士兵们都尊重项羽,拥戴项羽做了“假上将军”(代理上将军)。

楚怀王听到消息,当然不满,但也只能认可,正式给了项羽指挥权。

现在,是项羽来挑战不可一世的章邯了。

项羽不愧是名将的后人,有胆有谋,他先派英布与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切断了章邯给王离送粮的粮道。

巨鹿城下的王离大军一下子断了粮,顿生恐慌。项羽趁势率领全军渡河,要求士卒砸碎锅碗、烧掉军营、沉掉船只,每人只许带三日干粮,有进无退。

英雄项羽,就这样留下了千古成语“破釜沉舟”。

项羽大军一过漳河,首先就猛扑又累又饿的王离军。

义军是没有退路了,不胜即死,于是个个没命地冲杀,以一当十,那气势远远超过了按首级多少立功的秦军。大概在此时,往昔灭国之恨、老怀王客死异邦之仇,都是义军决胜的信念。

就这样一连九战,大楚义军杀声震天,摧枯拉朽。

即使是从血海里踏过来的秦军,也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终于不支,王离军折损了大部,章邯军则仓皇西逃。

这是一场自春秋以来从未见过的恶战,在壁垒里作壁上观的各军,都吓得瑟瑟发抖。直至九战之后,王离军的残余被项羽军围在核心,各军这才开门助战。

巨鹿一战,义军获完胜,生俘了秦军主帅王离,杀死秦将苏角,另一秦将涉间被迫自焚而死。

项羽一战成名,威震天下。此时的她,不过才24岁!

战后,项羽在辕门召见参战各军的将领,诸将都被项羽的气势吓坏了,膝行近前,没人敢仰视一下。

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不假。

巨鹿之战,彻底扭转了秦末战场的总体局势,决定了秦帝国最终的命运。此后,章邯虽然还能顽抗,但气数已尽。义军夺得天下,已在指顾之间。

因此说,亡秦者,江东英豪项羽也。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好像都是些白胡子老头,历史都是由迂腐老者所书写的。其实不然,中国的古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人所创造、所推动的。

秦始皇亲政时才21岁,就亲手灭嫪毐、除吕不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项羽勇冠三军,破釜沉舟,打碎了秦帝国的脊梁骨,时年24岁。

周、秦时代的风云巨变,难道不是年轻人创造的吗?

章邯也被项羽的气势给镇住了,在巨鹿之南犹豫不决,与漳河之南的项羽军隔河对峙。也许他是在寻找战机,曾有几次向后移动。但是这一撤退,就有人打了小报告,秦二世很生气,派人前去斥责章邯惧战。

章邯知道跟着来的有可能是什么,急忙派长吏司马欣赶回咸阳,向赵高说明情况。可是连等三日,赵高理也不理,显然已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怕被赵高整肃,就抄小路逃回河北,对章邯说:“赵高专权,大臣很难有作为。如果我们战胜,赵高必然嫉妒;如果我们战败,则不免一死。愿将军早做打算。”

赵国的陈余也写信给章邯,点破章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尴尬,劝其倒戈,也可参与分地为王。

章邯进退无路,有所动摇,想与项羽议和,但没能谈成。此时项羽开始发动,接连大破秦军,章邯心理上终于撑不住,于秦二世三年的七月,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带领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秦军主力,到此全部丧失,再无人可以阻挡义军开进咸阳的脚步了。

就在十个月前宋义渡河救赵时,刘邦也受怀王之命,领一支义军向咸阳进发。原本怀王与众首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谁先打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这任务在当时看来有相当难度,项羽自告奋勇,愿与刘邦一起去,可是怀王考虑项羽的脾气太大,军队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所以没答应项羽,只让他随宋义走。

就在宋义、项羽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一百八十八章【大战】,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