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平叛】(1/3)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那么第一个该选谁呢?刘濞选择了胶西王昂。因为这个人比较强悍,好兵,而且就在不久前,他因为私卖官爵,被朝廷收走了六个县。他肯定心里一肚子火,一点就能着。于是,刘濞马上派中大夫应高去见胶西王,探探他的口气。本来想这样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都应该有正式的国书,但是这次应高去的时候并没有带国书,因为他去执行的不是一般的任务,万一胶西王跟赵敖一样是个誓死忠于皇帝陛下的人,带国书去不是要留下证据吗?要是将来他真的要揭发,只要来一招丢卒保车,牺牲应高,自己就会脱身事外了。

应高不是傻子,他知道此行对自己来说极为凶险,成,自己是功臣,不成,自己可就完蛋了。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胶西王就范。他是个很有辩才的人,见了胶西王,他说:“吴王不才,有一个迫在眉睫的焦虑之事,不敢埋藏在心里,所以找我来跟大王您商量。”按辈份,刘濞是胶西王的堂叔,堂叔如今自称不才,态度是多么谦逊!胶西王马上很受用了,他说:“什么事情让吴王这样不安,说来听听。”

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臣蒙蔽,只顾自己的利益,听信谗言,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越来越多,诛杀惩罚善良的人,这些情形日益严重。俗话说:‘吃完米糠就会吃到米’,他们的目的不光要侵夺诸侯们的封地,恐怕是要消灭诸侯。吴王和胶西王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宁自由了。吴王身患内疾,不能朝见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经被皇帝猜疑,又没有办法解释,现在缩敛肩膀小步走路,犹且害怕不被谅解。我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而被罚罪,我听说诸侯被削减封地,不应该这样严厉,所以我担心惩罚恐怕不只削地就能罢休的。”

胶西王说:“是有这样的事,你说该怎么办呢?”应高此时将自己的口才一展无余,他马上说道:“憎恶相同的互相帮助,爱好相同的互相留连,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愿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现在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相同的忧虑,愿借着时机顺应事理,牺牲个人身躯为天下除害,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害”到底是谁?胶西王当然心知肚明,他作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说:“我哪里敢这样做呢!现在皇帝虽然威逼急迫,那也是因为我本来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拥戴他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塞忠贞贤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极点了。”应高还抬出一些迷信来,说“现在彗星出现,蝗灾不断发生,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机会,而且忧愁劳苦的时候就是圣人所以产生的时代。所以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借口,在外追随大王车后,驰骋天下,使面对着的地方投降,使手指着的地方攻克,天下没有敢不顺从的。大王您假使能够答应我一句话,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汉兵。修筑军队驻扎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真的能够幸临,那么天下就可以并吞,两个君主分治天下,不是更好吗?”

(待续)

【正文】

这番奉承,再加上应高给胶西王描绘的宏伟蓝图,马上就让胶西王激动了,他一口应承下来:“好,就照你说的办!”应高回去向吴王复命,有了他的铺垫,吴王又亲自出马去见胶西王,商量具体的事情。

胶西王的大臣有的知道了这件事,赶紧规劝道:“诸侯国的封地加起来还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却要起兵造反,这不是让太后担心吗?再说了,就算侥幸能成功,将来真的就能跟吴王和平相处吗?如今大家共同侍奉一个皇帝都很不容易,将来两主纷争天下,恐怕就更不好办了。”

但是胶西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忠告,他派使者去齐、淄川、胶东、济南、济北诸国,这些诸侯王们都答应起兵响应。

这几个诸侯王是同父所生,他们的父亲就是刘邦的私生子刘肥。刘肥一共有十个儿子,九个先后为王: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齐王刘襄、齐王将闾、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还有一个刘罢军,封侯以后就死掉了。刘襄是太子,世袭爵位,刘章跟刘兴居、刘襄他们三个在诛灭诸吕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刘章,更是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所以刘章跟刘兴居后来也被朝廷裂地封王。

按照规定,其他几个人是没有资格封王的,连封侯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当初刘邦跟大臣们有过约定: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他们并没有尺寸功劳,是文帝看在亲戚的面上才给他们如此尊贵的地位,这是朝廷对他们的厚恩,他们理应铭记于心,效犬马之劳。但事实是,刘兴居于文帝三年造反,被镇压。刘襄早死绝后,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也于景帝三年起兵造反,济北王刘志在诸侯谋反之初也参与其中,齐王在被围困的时候也与叛军通谋。九个王中,七个造反,也算是造反之家了,他们背叛朝廷、忘恩负义,自然会遭受身死国灭的后果。

在跟齐国诸王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二百章【平叛】,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