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褒姒】(1/2)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位后,基本不管事,也没有什么政令,而能管事的大臣尹吉甫、召虎也先后去世了♀两人是宣王中兴的主要能臣〗人去世后,幽王朝中也就只事申侯和赵叔带两个能管事的了£侯进谏数次,要幽王继承父业,好好治国,幽王不听。

申侯一怒之下,归国(回自己的诸侯国)了÷的就是赵叔带了,一个赵叔带就算累死能管多少?而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更能体现幽王治国的态度⌒一天,岐山守臣报告“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放在今天,地震也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

地震什么级别?震死多少人?震塌多少房屋?需要调集多少人力救援?需要多少经济援助?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考虑,需要善后。而放在周朝时期,就更了不得。地震代表着老天爷发怒了♀是老天爷对执政者不满,关系到社稷存亡。

执政者就得马上自我检讨,下个罪己诏,或者杀上个把佞臣,把责任推在他们身上,转移下公众视线。更何况,三川起于岐山,而岐山是周朝龙兴之地※以,岐山守臣煞有其事地说,陛下,三川地震了『臣心里呼啦一下,将眼光聚焦在了幽王身上,等着这位爷给个解决办法。

幽王却轻描淡写,震就震了,这是陈∧王倒有科学扯,知道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跟老天爷没关系。但是,群臣不知道≡叔带更着急,屡次进谏:幽王必须有个解决方案。纠缠几次,幽王怒了,再加上赵叔带政治对手虢公石父一番谗言,赵叔带被罢官回家。

如此一来,幽王朝中基本上没有能管事的了,事的都是一班宵小之徒※以说,指望幽王的管理团队干事,基本是没戏了。

周朝本就岌岌可危,三川地震更是雪上加霜,此时幽王却又做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选美,充实后宫。二、褒姒进宫了(一)褒姒是恨周朝的总有人讲红颜祸水,比如妲己、褒姒、杨玉环等等。别人不敢说,褒姒肯定是“祸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褒姒是恨西周的♀个还得从周宣王说起。好像本文一直在批判周宣王,但这只是为了论述周幽王时代的王权根底,其实周宣王还是建下了“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功绩,不愧中兴之主。

这个要明确。1、伯阳父的智慧周宣王出征太原姜戎,大败而归,憋了一肚子气。回到镐京(西安市),见一群小孩子聚在一起唱歌。歌词如下: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月亮将要升起来了,太阳将要落下了,糜弧(删做的弓)箕胞(箭袋),要亡了周朝。

从现代看,这是没有网络、没有报纸的年代,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历史上无数次起义造势都会借助这一手段。但在当时看,这是上天的警示,是荧惑星下凡,给周宣王的警示≤宣王很重视,于是询问群臣,该怎么办吧?周朝都要亡了,你们给个解决办法吧≤王出题了,群臣就要接着。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这个问题涉及周朝社稷,别的问题答不好,顶多被周宣王训斥一番,回来写个检讨认个错,接着干,但是,这个问题答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山甫是个正臣,就说了:“这是上天在劝谏陛下,不要去报太原兵败之仇,否则,兵连祸结,周朝就要亡了。”

联想下歌词,再联想下周宣王当时一心征战,不理农耕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战争要亡了周朝,不能再打仗了。或许,歌词正是某个才子写的,让小孩子颂唱,以达到进谏周宣王的效果,这也是民间百姓为了生存最简单的呐喊。

仲山甫理解了其中的深意,并劝谏周宣王≤宣王想了想,不满意,就问:“如果我赦免了太原姜戎的罪过,不再兴兵报仇。将武库内弓箭全部烧了,也不让民间做弓箭∏否能够消除祸患?”宣王征战一生,以武功君临天下—宣王放火烧了弓箭,也就是否定了宣王的功绩,说明宣王所为是错的。

所以,宣王才会说出上面的话。否则,宣王就直接纳谏,发布命令了≠山甫的回答宣王不满意♀就需要真正的高手了。高手之所以称作高手,就是可以在没有路的地方找出路来。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太史伯阳父下面这段话,已深得官场三昧,为官者可以多加学习、揣摩~史是掌握天文、历法的官员,所以说话有几分仙气。伯阳父说:“我看天象,觉得事情不是出在外间弓矢之事上,而是出在宫中~阳代表君王,月亮代表王后,应当是昭示着有女主干政的事情。但是陛下也无需的,只要你勤政爱民,自然就逢凶化吉了,无需烧了弓箭。”女主干政一直是王权忌讳,伯阳父这么说,完全没有一点问题。而且,也照顾到了仲山甫休养生息,宣王武功威德的事情,皆大欢喜←王还是不满意。

前面说了,姜后脱簪劝谏宣王,在宣王心中的地位可是很高←王说:“姜后很好,我很满意,哪里会有女主干政的事情。”如果,伯阳父圆不上这点,说姜后不好,肯定人头落地,至少也得罢官回乡。伯阳父就是伯阳父,早想到这点,说:“歌谣里说的‘将升’‘将没’,应当是将来发生的事情,跟姜后没有关系。

”至此,阳伯父答题结束,所有人都没有错,只要周宣王勤政爱民,注意女主干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三章【褒姒】,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