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伐楚】(1/2)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楚国是长江流域新崛起的超级大国,其时在位的楚成王熊恽同样野心勃勃,而且论能力、手段均不逊于姜小白。熊恽不甘心做一个偏安君主,成天和一群“蛮貉”打交道,他更渴望做中原的霸主。熊恽即位以来,楚军一台大马力的推土机一样,不断向北平推过去,所过之处,鸡飞狗跳猫上吊,江湖上一片惊呼。

当时的国际格局,北有晋,东有齐、鲁,西有秦,南有楚,中有郑、宋。特别是郑、宋二国,是中原地区防御楚国的最后一道战略屏障,一旦让楚国突破郑、宋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公元前666年,熊恽派一代名将子元率战车六百乘北伐郑国,只要拿下郑国,熊恽就能初步实现称霸中原的计划。楚军的战斗力确实不是吹的,很快就杀到了新郑城下,甚至突进了新郑内城。幸亏郑文公姬踕玩了一出空城计,子元怀疑城中有埋伏,没敢贸然进入,这就为诸侯救郑赢得了宝贵时间。

熊恽想称霸,先问问老牌霸主姜小白答不答应,如果蛋糕被熊恽吃了,姜小白只能喝西北风了。在诸侯联军的威胁下,楚军连夜撤军回国,一场新老霸主之间的战略决战往后推迟了三十年(即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

虽然大战没有打起来,但楚国这次伐郑,在姜小白看来,依然是对齐国霸主地位的严重挑衅行为,是姜小白所不能容忍的。而且姜小白已经意识到楚国将来必是中原大患,如果不在楚国崛起之前打掉对方的嚣张气焰,以后中原就别想过安生日子。

公元前662年,姜小白向江湖遍发英雄帖,号召中原各门派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楚国,为郑国报仇。不过在当年年底,鲁庄公姬同病死,鲁国诸公子争位,形势大乱,姜小白只好将伐楚的事情搁置一边,先派上卿高傒去稳定鲁国局势。

直到七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56年,姜小白才准备和楚国熊恽摊牌。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年动手,原因是熊恽又对郑国动手动脚了。形势对联军不太有利,因为郑文公姬踕有些承受不住来自楚国的军事压力,准备向楚屈服。

还是大夫孔叔警告姬踕:齐国已经出兵来救我们,如果我们背叛姜小白,国君认为姜小白会放过我们吗?与其叛齐附楚,还不如维持现状,何况齐国加上联军的实力,嬴面要远大于新兴的楚国。

非常感谢小茶、猴格、鼎湖、命运、贺兰、科比、白云、啊拉、梦迪、迷城、小笑、小马的鼎力支持。冬天气温高低无常,最容易患上感冒,非常的不舒服。天冷了,要多穿衣,多喝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希望命运早日康复。

这几篇讲的是齐国君臣,其实还有一篇是写鲍叔牙隰朋等人的,因为有些原因,就不发了。不过写齐国,管仲和姜小白是必须要涉及到的,而且篇幅也相当重。因为写作体裁的原因,春秋有些精彩的故事就无法写,或只能略写,毕竟春秋的重点人物必须要浓墨重彩的才能写出来,比如管仲用了三篇,孔子用了四篇,老子也用了两大长篇。写春秋,是必然要涉及战争的,但齐国的称霸,更多的是在政治意义上,没有真正意义的决定性大决战,如城濮之战那样。姜小白的称霸,与楚国有选择的战略后退有关,非楚惧齐,楚大夫屈完已经把话说得非常清楚了。

管仲和姜小白是二位一体的,缺少了谁都是不完整的,管仲是千里马,无伯乐姜小白则不足成千秋大事。而姜小白如无管仲,亦不可能成就称霸事业。楚国在春秋诸国非常特殊,因为楚国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周朝系统的诸侯,春秋时代敢称王的,只有楚,视周天子如无物,也只有刚硬之楚才敢玩的。楚国早期的扩张,为后来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使到了战国,楚国依然是天下强雄,秦魏齐亦不敢小视。楚国本来是有机会与秦逐鹿中原的,可惜后劲不足,而秦国英雄辈出,人才没有出现断层,楚人秦用的现象非常普遍,最终还是秦国笑到最后。如果楚国不惧齐国的威胁,坚决的和齐国打一仗,胜负不太好猜测,但楚人的性格可能会决定战役的走向,齐国的国力没问题,就看姜小白的战略决心了,再加上管仲的态度。

这一次的伐楚动静非常大,不仅齐国主力尽出,再加上宋、鲁、陈、卫、许、曹,算上郑国,正好是“八国联军”,甚至管仲也来凑了一回热闹。联军先是急驰数百里,以疾风骤雨之势打爆了楚国的前线喽罗蔡国,然后尖刀直插楚国北线防御重镇陉邑(今河南郾城)。

蔡军的崩溃,实际上对楚国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以楚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有能力与姜小白决一死战。但楚成王熊恽也要考虑战争成本问题,如果和姜小白拼个鱼死网破,自己能得到什么?

姜小白同样考虑过这个问题,姜小白此次大张旗鼓的伐楚,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军事行动逼迫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放眼天下,具有超级大国骨架的,只有齐、晋、楚三国。而晋国此时正发生破坏力空前的内耗,几十年内不会威胁到齐国的地位,只要楚国是齐国的心腹大患。即使用武力打败楚国,也注定是一场高消耗的战争,所以能不战而屈楚之兵,让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对姜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六十一章【伐楚】,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