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功高盖主】(1/2)

作品:《帝国霸业之崛起

关于范蠡之于勾践的重要性,有一件事情能很好的说明。范蠡在陪同勾践入吴的三个月后,夫差在宫中召见了他们,勾践跪着,范蠡站着。夫差是非常欣赏范蠡的,他甚至有打算把范蠡收在麾下,牵制讨人嫌的伍子胥。

当着勾践的面,夫差给范蠡做起了思想工作,“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当听完夫差这些刺心的话后,范蠡还没有回话,勾践就已经痛哭流涕不省人事了。勾践知道,他现在身处险境,唯一能帮助他脱险复仇的只有范蠡。一旦范蠡变心,勾践连回越国的机会都没有了,可见范蠡在与不在,对于勾践的命运是决定性的。

实际上勾践的忧虑是多余的,在眼下这个时局,只有傻瓜才会投靠夫差。站在范蠡的角度看问题,伍子胥固然有失圣眷,但余威犹在,此时范蠡要踏进这个火坑,未必就是伍子胥的对手,何况旁边还有一个贪财好色的奸臣伯嚭。退一万步讲,范蠡能将伍子胥和伯嚭一锅端掉,但之后呢?范蠡对夫差的性格也是吃透了的,躲都来不及,谁还敢进去掺合?

范蠡的选择和现代大学生求职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能直接进入超大型企业做管理,自然要比进入小微企业舒坦,之后呢?由于大企业的用人机制已经趋于完善,再往上爬又能爬到哪里?而如果进入小微企业,表面上看创业之路艰辛困苦,但一旦创业成功,那就是开国元勋,地位自然要强于超大企业的高级打工仔。诸葛亮不投东吴,就是不想做一个高级打工仔,范蠡同样也是做如是想。

一般来说,在一个大型利益集团中,一号人物是不能太厚黑的,真正厚黑的往往是二、三把手。一号人物玩厚黑,很容易让手下人产生难以自保的疑虑,二、三号人物玩厚黑,上不见疑,下不见猜,可以保全上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自秦而后的两千多年,实际上还是没有超越春秋战国定下的文明框架,一直在这个框架内来回折腾,朝兴夕废,周而复始。不停的换新瓶子,其实装的都是还是老酒,连味道都没变。因为统治需要,所以统治者并不需要智者,他们更需要忠诚的愚民,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维护传统的阶级模式,要求百姓各安其所,安贫乐道,永远做顺民。

历代表面上尊儒,其实他们尊的只是自己的统治利益,并非真正的好学修心。就像有一些皇帝自诩虔诚尊儒尊佛,实际上没少干坏事。他们哪里是在尊儒尊佛,分明是在打着尊儒尊佛的幌子做坏事而已,却让真正的儒佛替他们背黑锅。真正的儒佛都是大善的,根本就不是他们那种做法。

研究文学其实很辛苦,文史不分家,研究文学必须要同时深入的研究历史,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毕竟文学史本就是历史的一个极重要的部分。

范蠡的聪明,不在于他用了多少灭吴的计策,而在于他真正看懂了勾践,看懂了人性最真实的那部分。

范蠡知道见机而进,适可而止,收放自如,所以能安然抽身于世外,一笑浩歌归去,成就一代商圣传奇。而文种的失败就在于他对人性的理解太单纯,没有看透勾践这一层。

唐人李观对文种的见机不退感到非常可惜,“呜呼种!知吴之可以取,知越之可以强,而不知身之进退存亡,沉吟踌躇,……范生之书未释于手,越王之剑以承其咽,哀哉!”

历史上一号人物玩过厚黑权术的并不少,但整体来说,他们往往还都是一个相对阳光的形象面对世人的,而不是单纯的搞阴谋诡计。厚黑之术,交给军师即可,集团头子还是应该以宽怀示人,如果成天搞幕后交易,谁还敢来?

范蠡的求职选择,对现代大学生求职就业还是有一定启发的,能进大企业当然好,只是上升的空间因为竞争对手太多,而相对有限。即使做得再好,也只是拿丰富工资的高级打工仔。

如果选择一个刚处在创业阶段的小企业,一旦做大了,那就是可以参与利润分红的元勋,这是完成不一样的性质。

去大企业或小企业,这个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来定,不要把两种选择对立起来,毕竟计划超不上变化,只要对自己的发展有利就可以。

玩厚黑的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主公扮红脸,专玩正的,他们扮黑脸,专玩邪的。曹操有厚黑高手程晔,刘备有厚黑高手庞统,值得勾践庆幸的是,范蠡和文种都是不出世的厚黑高手。没有这两大厚黑高手,勾践进得去姑苏,回不到会稽。

范蠡的厚黑,是人们很少提及的,但就凭一件事情,范蠡的厚黑指数当在文种之上。以前讲过勾践为了骗取夫差的信任,跪在地上品尝夫差的粪便,这个厚黑之极的阴险手段,其实并不是出自勾践,而是范蠡教勾践做的。

和文种一样,范蠡同样看穿了夫差的虚伪和妇人之仁,他非常肯定的告诉勾践:只要勾践“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则大王何忧?”

勾践在吴都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霸业之崛起 最新章节第九十四章【功高盖主】,网址:https://www.dushuwo.net/64/64068/95.html